最近刷到一个话题,挺扎心的:理想突然卖不动了? 我第一反应是“打脸”——不是被打脸,是这事儿本身就在打谁的脸。想想看,去年还月销七八万,今年一开年,L系列老将集体“跌冒烟了”,新出的MEGA更是直接“劝退”一大片。曾经的“车界网红”,怎么突然就不香了?
别急着下结论。我跑了几家门店,跟销售聊,跟车主唠,也试驾了理想L7、L8,还特意对比了问界M7和小鹏G9。今天不吹不黑,咱们一起扒一扒:理想这道“护城河”,到底还顶不顶呱呱?
先说外观。理想这几年的设计,说实话,稳是真稳,但上头的感觉越来越少了。L系列那套“冰箱彩电大沙发”全家桶,一开始真是“真香”警告,现在呢?满大街都是,连隔壁卖包子的老板都认得这是理想。审美疲劳来得比油耗还快。再看MEGA,水滴造型是挺前卫,可多少人第一眼觉得像“高铁头”?别说出片利器了,拍照都得挑角度,不然朋友圈一发,朋友问:“你这车…拉灵车?”这谁能受得了?反观问界M7,虽然也是方方正正,但华为加持的车机一上,立马“走路摇头晃脑”;小鹏G9线条更凌厉,灯厂名号不是白叫的,晚上点亮,那叫一个“上桌第一个动筷”。
坐进车里,理想还是那个“床车”天花板。座椅软得像家里的沙发,二排腿托一升,空调一开,冰箱里冻着的可乐一拿,这舒适性配置,同级里真没几个敢说顶得上。尤其适合带娃家庭,孩子在后面能躺能坐,爸妈也不用担心颠着。但问题来了——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这么大、这么“保姆”式的车? 年轻人可能更想要点驾驶感,想要点个性,而不是每天被提醒“您已进入休息模式”。而且,理想车机虽然流畅,可对比华为ADS 2.0和小鹏XNGP,智能化这块,已经开始被“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了。
说到智能化,这才是最“打脸”的地方。理想当年靠“智能”标签杀出重围,现在呢?L系列的NOA(导航辅助驾驶)落地慢,城市道路覆盖少。你花三十多万,想体验高阶智驾,结果发现问界和小鹏早就全国都能用,高速自动变道丝滑得像德芙。理想这步子,迈得有点跟不上趟了。我试驾M7时,自动泊车一把进,还主动避让行人,旁边理想车主看了直摇头:“早知道等华为版了。”这场景,多少有点“天塌了”的味道。
动力和续航,理想一直靠增程“通吃”。没里程焦虑,油耗还行,市区用电成本低。这三电技术的思路,当初真是支棱起来。可现在呢?比亚迪DM-i、长安深蓝、哪吒等等,谁不会搞增程?技术门槛被迅速拉平。更别说纯电车型续航集体突破700km,充电速度也快了。理想的“没焦虑”优势,正在被一点点蚕食。而且,理想车型风阻系数普遍不低,高速上电耗涨得快,百公里加速看着还行,但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弯侧倾明显,说它是“驾驶玩具”?那真有点勉强。
安全性上,理想堆料一向不手软,车身结构、气囊数量、L2级辅助驾驶全系标配,C-NCAP成绩也过得去。但最近几起事故也让人心头一紧——再好的安全配置,也架不住驾驶者过度依赖辅助系统。理想车机太好用,反而容易让人放松警惕。这一点,所有新势力都得警惕。
再看竞品,真是一个比一个狠。问界M7,背靠华为,智驾系统直接拉满,鸿蒙座舱流畅度“顶呱呱”,缺点嘛,底盘质感略逊,后排空间没理想宽敞,车机太依赖华为生态,苹果党有点“劝退”。小鹏G9,操控感强,底盘“整得明明白白”,XNGP全国都能跑,充电速度还快,问题是内饰氛围稍显冷峻,品牌声量不如理想,营销“差点意思”。理想L8呢?舒适性无敌,空间巨大,增程无焦虑,可智能化慢半拍,设计太“老咕噜棒子”,年轻人觉得不够酷。
所以你看,理想的问题不是车不好,而是别人进步太快,而它自己还在吃老本。当年用“家庭用户”精准切入,现在所有人都懂了——冰箱、彩电、大沙发,谁不会抄?华为、小鹏、甚至传统车企都在“支棱”,理想那条曾经宽得看不见对岸的“护城河”,现在水浅了,桥也多了。
曾经的“国民神车”理想,现在面临的是“真香”变“尝鲜”的挑战。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够用”,而是想要“更好”、“更聪明”、“更有趣”。理想如果还停留在“奶爸车”的舒适区,恐怕真要被后来者一个个超车。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理想,你还觉得“真香”吗?面对问界、小鹏这些猛将,你会怎么选?你喜欢那个车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