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从80亿投资到预重整:江西国机智骏倒下背后,谁颠覆了新能源神话?

你知道吗?在江西赣州,有一家成立仅六年的新能源车企,却经历了从高调入场到低调谢幕的完整旅程。它叫国机智骏,当年靠央企背书和技术实力闯入新能源市场,但短短几年后,却陷入预重整的窘境。这故事,甭说对行业内人士,就是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都挺扎心的。

六年从80亿投资到预重整:江西国机智骏倒下背后,谁颠覆了新能源神话?-有驾

2017年,智骏带着80亿的投资和一座全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基地出生。同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刚刚开始热,家家户户对电动车的印象还停留在某些单薄的小车。不过说实话,智骏刚开始的路子挺对——搞民用车型,尤其是小型SUV和微型电动车,这可是普通老百姓更容易掏腰包的细分市场。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哪个人群先冲上新能源车,都得是对价格敏感、对用车成本斤斤计较的人。

那几年,智骏的动作算是快的。到2019年8月,首款量产车型GX5下线,不到俩月,又连着推出GC1和GC2。这三款车算是打开了它的局面。尤其是那款GX5,被定义为纯电小型SUV,是当时要抢中小家庭用车市场的“主力军”。讲真,续航338公里,快充半小时搞定30%到80%的电量,对于普通通勤用户来说够用了;加上五门五座的实用设计和不算很贵的售价,这车当年给不少人留下了挺好印象。

六年从80亿投资到预重整:江西国机智骏倒下背后,谁颠覆了新能源神话?-有驾

可要是再深挖细节,问题也不少。记得有位刚入手GC1的车主跟我吐槽,说这车确实经济实惠,空间也不错,但智能配置显得太“原始”了。倒不是不能用,就是开高速时那个风噪吧,真是标准的“飓风级别”。再说另外一个款——GC2,这车外观挺“年轻化”的,大部分人一看颜色就乐开了花,但坐在它那小小的后排,不少人都只能感慨“原来这车是设计给小孩子坐的。”

不过吧,以上也都还能凑合接受,毕竟谁都知道那时新能源刚起步,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预期值不会特别高。对老百姓来说,电动车续航可靠、价格便宜,就够了。世上哪有啥“完美神车”呢,更何况智骏走得是亲民路线。而且它那些技术,也绝不是闹着玩的。像它的NCM622电池,能量密度高,结合自主研发的电池箱,算安全又耐用;还有它纯电平台上的三电管理,整车轻量化调校,都是圈里能拿得出手的亮点。

六年从80亿投资到预重整:江西国机智骏倒下背后,谁颠覆了新能源神话?-有驾

但饶是有这些“牛的地方”,智骏还是没能真正“跑起来”。车子能卖的核心要素是无非是技术、价格,还有市场预期。而智骏偏偏在这三个层面都遭遇了点“倒霉事儿”。技术上虽然当时够但几年过去,别家品牌已经开始搞500公里续航、智能辅助驾驶、车机系统一步跨多个等级,而智骏呢?它从2019年推出三款车后,基本就原地踏步了。而最致命的,是2023年,因为经营困境不得不开始预重整,导致全线车停售,不管对潜在买家还是车主来说,售后不靠谱、保值率不行,够劝退一把了。

我之前还听一个修车的朋友跟我说过,电动车的技术支撑体系太复杂。消费者买新能源车,其实买的就是“未来”。但智骏这节奏,问题就在于它没给出“下一步”的方向。在别人家都在拼命讲自己自动化和智能化新功能时,你还在吃老本,时间一久,不掉队才怪呢。

六年从80亿投资到预重整:江西国机智骏倒下背后,谁颠覆了新能源神话?-有驾

说句实在话,我对智骏这个品牌是挺唏嘘的。这些年亲身看过不少本土品牌从“野心勃勃”到“落寞退出”,它又何尝不是新能源行业缩影?那些年的GX5、GC1、GC2被不少人买回家,既有对高性价比的信任,也有对国企品牌的天然期待,但它最终的结果——可能连它的创始团队都没想到。

你觉得智骏当年是败在哪了?遗憾还是意料之中?咱们评论里聊聊吧。

六年从80亿投资到预重整:江西国机智骏倒下背后,谁颠覆了新能源神话?-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