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

最近关于电动车的新规定,大家应该都听说了吧。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从这个月1号开始,电动车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

一旦超速,车子就会自动断电,强制降速。

消息一出,网上立马炸锅了。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有人支持,觉得安全重要。

也有人反对,说这速度太慢了。

但不管站哪边,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断电会不会出事?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毕竟骑在路上,突然没电了,多吓人啊。

可你别说,央视还真曝光过不少乱象。

到处都是改装车,速度轻松干到35以上。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很多地方监管也动真格了,联合执法查得严。

可路上那些飞驰的电动车,一点没少。

不少人吐槽,这标准,怕是不骑车的人定的吧。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这次的新国标,可不是小打小闹。

9月1号正式生效,思路完全变了。

以前靠大家自觉,现在直接从技术上锁死。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以前改个速度,刷个软件就行。

有的厂家出厂就留后门,一点不稀奇。

现在不行了,车速一过25,电机立马断电。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不是提醒你,是直接没动力。

软限制变成了硬锁死,破解难度翻好几倍。

还不止这些,新规对控制器和电池也加了防篡改设计。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你想动手脚,门都没有。

更狠的还在后头。

新规还搞了个“限塑令”,塑料件总重不能超过整车5.5%。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听起来是为了防火,塑料确实容易烧。

可这一条,直接把很多“小包车”给干掉了。

这类车外观塑料多,空间大,特别适合改大电池。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现在全被卡死,想改也改不了。

规定是严了,可现实需求也在那儿摆着。

对很多人来说,快一点不是为了爽,是为了省时间。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原来30分钟的路,现在要骑50分钟。

每天白白谁受得了。

对外卖员来说更致命,限速车接单都完不成。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有需求就有市场。

南宁那边就曝出一条龙改装服务。

刷程序、换零件、连假车牌都能搞定。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专业得很,分工明确,防不胜防。

执法部门也没闲着。

湖北黄石突击检查电动车一条街。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山西大同也发了规范通知。

可问题没那么简单。

很多人都是先上牌再改装,明面上合规,背地里提速。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还有直播教你怎么改,隐蔽得很。

查起来成本高,管久了也难。

乱改确实危险。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谁都不想路上突然窜出一辆飞车,撞得人仰马翻。

出事可不是小事,轻则受伤,重则没命。

可25公里的限速,大多数人真接受不了。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有人调侃,这速度还不如共享单车。

那还不如打个车呢,至少快。

所以很多人觉得,问题不在车,而在出行选择太少。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拿广州来说,大家需要比25快的交通工具。

可电动摩托车不让上路,一纸禁令拦死了。

结果电动车只能顶上,成了唯一选择。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这就尴尬了,一边限速,一边又不让用更快的车。

网友就纳闷了,你把路都堵死了,让我们怎么办?

难怪大家说,定规则的人根本不懂骑车人的难处。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最让人担心的,还是断电那一刻。

比如正在上坡,或者过马路,突然没电了,会不会溜车?会不会出事?

这确实是大家最不放心的地方。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网上反对声音一大片,反复提这个问题。

但这点真不用太担心。

专业人士说了,断电不是急刹。

电动车解限速却仍只跑25公里,央视痛批:还有谁为骑行人发声?-有驾

车子不会立马停住,而是慢慢减速。

就像你自己轻轻捏刹车一样,有个缓冲过程。

考虑到载重和爬坡需求,电机还会短暂输出动力。

所以不会突然失去控制。

安全设计上,已经。

听到这儿,你还那么抵触限速吗?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可安全是底线,不能靠运气过日子。

关键是怎么在安全和便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现在路还没堵死,但方向已经很清楚了。

技术越来越严,漏洞越来越少。

与其想着怎么破解,不如想想怎么适应。

活着到家,才是最快的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