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卢伟冰谈 SU7 竞争力:市面上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丨一分钟财报

小米卢伟冰谈 SU7 竞争力:市面上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丨一分钟财报-有驾

“只要产品力足够强,盈利就不是问题。”

郭瑞婵

编辑龚方毅

在 SU7 的高销量驱动下,小米不出意外地又交出了公司历史以来最佳的一季报。今年前 3 个月,小米一共交付了 7.6 万台新车,环比增长 8.9%,带动汽车业务收入较去年四季度增长 10.8% 达到了 181 亿元,超过了一共有 6 款在售车型的小鹏。

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的亏损快速收窄至 5 亿元,较上一季度减少了 2 亿元。毛利率同样实现环比继续增长,达到了 23.2%,超过理想(19.7%)、比亚迪(20.07%)的表现。

对此,小米集团管理层表示,汽车业务的高毛利率主要来自以下 4 个方面。

- SU7 产品力强,上市到现在还没有降过价,同时上市权益逐渐退坡;

- 售价更高的 SU7 Ultra 上市交付;

- 汽车周边产品增收,一季度带来了 5 亿左右收入;

- 小米内部的管理效率、费用率与渠道效率都很高,渠道效率可能是传统汽车公司的 2-3 倍。

由于 SU7 高速致死事故是在一季报统计期末尾,这件事情和后来 Ultra 挖孔前舱盖争议对财务的潜在影响还不清楚。

我们了解到,高速事故发酵后,小米暂停了高密度的宣发,一些门店在 4 月有半个多月都没有再进行直播,SU7 的锁单量确实曾下滑。但据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透露,截至 5 月 26 日,小米 SU7 Ultra 的最新锁单数已超过 2.3 万台。

分析师们当下更在意的是 7 月上市的 YU7 对 SU7 的潜在影响,以及 YU7 标配激光雷达后对盈利与定价策略带来的变化。此前 SU7 的智驾分为纯视觉与激光雷达两种配置。

卢伟冰对该问题的回复较简单,他以小米 SU7 为例,表示:只要产品力足够强,盈利就不是问题。

“SU7 去年 3 月 28 日 上市之后,时隔 14 个月了,但是今天市面上有哪一个产品是 SU7 的对手?一款都没有。我想你们也看到了,(SU7)曾经有无数的对手,但是到今天你会发现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卢伟冰说,没有对手,就保证了定价权,有了定价权,就有了合理的利润率。

小米 YU7 5 天前正式与公众见面。卢伟冰表示,YU7 比小米 SU7 亮相时更出圈、更受欢迎,YU7 技术发布后的预约咨询量超过同期的 SU7,留资用户是 SU7 的 3 倍左右。

“从 SU7 到 YU7,可以看到我们产品力的持续性表现。” 卢伟冰说,去年 SU7 发布后成为爆款,曾被质疑存在运气成分,下一款车未必能做到与 SU7 一样的成绩。对此,他说无论渠道建设还是建厂表现,已经说明了小米造车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

小米习惯了顺势而为,在消费电子领域追热点、抢风口、把握用户情绪,现在也成功把 SU7 高涨的市场热情转换为销量。但与此同时,汽车产业的轮换更替也说明了一件事,做爆款容易,穿周期难。

题图来源:小米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