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就是那个从1885年德国发明的第一辆摩托车,算起来也没差多少时间吧,1951年我国开始,那个时候还在仿德国的井冈山牌摩托车。其实我一直觉得,虽然起步晚,但我们后来还是挺快的。到了1993年,国产摩托车产量硬生生超过日本,然鹅,要说品牌和影响力,差距还是挺大。
说到全球第一,本田绝对是领头羊。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摩托车销量大约5600多万辆,其中本田就占了26.6%。一个品牌直接扯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市场,那得多牛。同期,国内销量最大的是广东江门大长江集团旗下的豪爵,市场份额才3.6%,连本田差个7、8倍。这差距,真是像天壤之别。
除了本田,入围前十的品牌里,印度的英雄摩托份额9.6%,雅马哈是8.1%。而我们国内,隆鑫2.2%、铃木2.1%、宗申1.6%。那些数字,看着差距那么大,难免心里会有点焦虑。可是细想,没细想过,本田怎么这么牛?怎么能把市场吃得这么稳。
先不给品牌调情,光对比,最直观的原因之一是——品牌知名度。1980年代末,日本经济泡沫刚破,很多品牌起步早,除了本田、铃木,还有川崎、雅马哈。大部分国内品牌建厂时间都快到还在学的阶段:豪爵1992年,宗申和隆鑫也都差不多。别误会,不是说质量就一定差,但影响力和技术积累,跟日本老牌差太远。你看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豪爵去年的销量也才排到行业前十,跟本田那种全球布局比,差远了。
然后,国际化——这个词听起来高大上,可实际上让很多品牌养成了腿跨多个市场。日本的摩托车品牌,从一开始就瞄准美国、印度、东南亚。你让一个岛国,只有那么点消费市场,怎么办?翻盖全球市场,把影响力和技术输出出去。本田早就这么干了。直到今天,它在印度、越南、泰国,都占据领先地位。想象一下,大排量小排量全线覆盖,产品线那么全,技术储备还特别充实,那能不强?
相比之下,国产品牌们,基本上还是国内市场专用车。大部分都在150cc以下的小排量上打转,非要做大排量的,少得可怜。你要说,现在春风、钱江、长城灵魂,开始摸索大排量,但普遍规模还不够大。你说我这个全球第二大市场,国产能不能也有自己的老本行,比如质量、品牌影响力?我怀疑有点,但没到能电动车化、智能化换道超车的地步。
这里要问,为什么日本品牌,能做到省油、耐用、长寿?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工厂管理、供应链像极了生活中做饭:原料采购用的调料都得高质量,工艺严一点,就一锅粥变成了精致的汤。日本企业最早把省油耐造作为核心竞争力。我们国内,车型品质在逐步改善,但能达到日本那种精细度的,还差点。你说,有没有可能?可能是有的,但得花好几年。
我还记得去年我家那辆本田小弯梁,跑了六万公里,除了换了个后胎和链条,没怎么修过。反倒是邻居王大爷的那家龙700,才刚两年,油泵就坏了,车直接报废。等等,他还跟我抱怨:修个发动机得几万块,太招人烦。这怪谁?机器可能没问题,但整个供应链上,配件质量还不一致。有个朋友说:现在的国产车,修一发,都是‘偷工减料’的感觉。我心里暗暗点头,但同时觉得,能做到十年内还在跑的国产车,就算不错了。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打造百年品牌的要素,不就是品质+口碑吗?但很多事情,做的太拼产量,忽略了品质。国产车常常被贴标签:价格便宜,寿命跟不上。质量不仅仅是用料,用工艺,流程控制一样重要。比如高端的日本车,零部件都像工业品的奢侈品,你压根不担心它会早废。
不免会想到,国产品牌怎么能变得更像本田?我猜,首先得把供应链这块做扎实。别以为,只要把车卖出去,就万事大吉。那样只会越做越差。去年我跟一位销售聊天,你们上海的工厂,零件是不是都一样?他说:差不多,倒是看怎么装,技术好点,品控严点。我心里啧啧,这把我给说懵了。所谓品质王者,其实就藏在细节里。
还记得我朋友去年出门买摩托,他犹豫了两天,最后还是选了个本田二手车。他说:买了这么多年,一次修都没有,省心。我知道,他心里最看重的,也是那个能骑十年不用担心的感觉。但国产车还久久达不到这个品质感,只能在价格上拼个你死我活。
这个行业真的还是靠品质,不是靠包装。你说,国产品牌未来会不会崛起?我觉得可以,但得从根本上变革供应链、技术研发、品质管控。这个过程绝不会一蹴而就。出一款能跑十年,且保值率高的摩托车,才算真的硬核,那样才有人会真正心甘情愿多掏点钱。
(这段先按下不表)要不要也想象一下,如果国产车能达到类似日本那种省油、耐造、长寿,是不是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就会迎来质变呢?他山之石,未必全能照搬,但一定能启示我们一些。
想问一句:你有没有想过,让国产车变得像某个标杆品牌那么好,究竟靠的是什么?还是,我们是不是在拼价格的忽略了长远的品质这把刀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