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界,享哪个界?这恐怕是老高朋友,以及众多被第一批“尝鲜”车型伤透心的车主们共同的疑问。老高朋友的遭遇,像一枚石子,在看似平静的汽车市场激起层层涟漪。一辆开了不到5000公里的享界,就如同得了疑难杂症,浑身毛病:雨刮器罢工、座椅唱歌、前轮伴奏……这哪是车,分明是移动的“交响乐团”啊!在福州修了几个月,愣是没修好,最后只能板车拉到上海用户中心,这来回折腾的费用,都够买好几把雨刮器了吧?更令人心寒的是,享界方面最初同意申请退车,结果却不了了之。这就好比给了颗糖,又狠狠地抽了回去,滋味怎一个酸爽了得?
老高和八戒把这件事做成了视频,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化身“键盘侠”,对享界的售后和质量口诛笔伐。有人调侃:“享界,享的是修车的界?”也有人质疑:“这车是开去修的,还是开去用的?”更有网友直接喊话余承东:“余总,出来管管吧!”这视频,无疑是给享界狠狠地敲了一记警钟。与此同时,另一位潜在消费者正对着享界S9的宣传页犯愁。他喜欢这车的内饰,却对副驾驶逼仄的脚底空间耿耿于怀。销售人员一句“您又不坐副驾”,更是让他火冒三丈。这傲慢的态度,这敷衍的解释,不禁让人怀疑:享界真的把用户体验放在心上了吗?
这事儿让我想起了前几年手机圈的“爆炸门”,某些品牌的新款手机频频出现电池爆炸事故,最终不得不召回产品,并公开道歉。这给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忽视质量,最终只会自食恶果。享界事件也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汽车不是手机,出了问题可不是换个电池就能解决的。如果厂家不能认真对待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最终只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品牌形象也会一落千丈。那位潜在消费者的顾虑,也代表了许多消费者的共同心声:我们买车,是为了享受驾驶的乐趣,而不是为了体验修车的痛苦。享界的未来究竟如何?是痛定思痛,改进产品和服务,还是继续“摆烂”,最终被市场淘汰?这个问题,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那么,你会选择为享界买单吗?或者说,你还会相信那些“第一批用户”的承诺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