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和科技圈里有件大事,估计不少朋友都刷到了:华为的余承东,就是那个大家常说的“余大嘴”,亲自开着还没正式上市的全新问界M7,去重庆跑了一圈,还发了个视频。
视频里说,他用这车的智能驾驶功能,一口气通过了十几个重庆的复杂路段。
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立马就热闹起来了,大家伙儿都在琢磨,这到底是真的技术牛,还是又一场精心安排的宣传秀?
毕竟,重庆那地方的路,开过车的人都知道,那叫一个“魔幻”,导航在里面都经常晕头转向,一个自动驾驶系统真的能搞定吗?
今天,咱们就站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角度,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看看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名堂。
首先,咱们得聊聊,为啥非得是重庆?
选这个地方搞测试,可不是随便挑的。
在中国,要说哪个城市的道路最能考验司机的技术和耐心,重庆绝对排得上号。
它是个山城,路不是平的,上下坡、急转弯那是家常便饭。
更要命的是那些立交桥,一层叠一层,跟迷宫似的,开上去就感觉自己进了过山车的轨道。
一个路口可能有五六个岔道,走错一个就不知道要绕到哪里去。
再加上市区里车流量大,行人和摩托车也多,路况瞬息万变。
所以,把智能驾驶系统拉到重庆去溜一圈,就好像把一个学生拉去参加最难的“奥林匹克竞赛”。
如果它能在这里考个好成绩,那回到普通城市的普通道路上,基本上就跟大学生做小学科目题一样,轻松自如。
所以说,余承东这一招很高明,他不是用嘴说自己的产品有多好,而是直接拉到最难的考场,用实际表现说话,这比任何广告都更有冲击力。
那么问题来了,视频里那辆问界M7到底表现得怎么样?
它靠的是什么“神功”在重庆的“迷魂阵”里穿梭自如的?
根据视频里展示的画面,这辆车确实完成了很多让老司机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的操作。
咱们挑几个有代表性的说说。
比如,视频里有一个场景,车子正在往前开,旁边一辆车的车门突然打开了一半。
要是我们自己开车,看到这情况心里肯定“咯噔”一下,下意识就会踩刹车、打方向盘躲一下。
而视频里的问界M7,几乎在同一时间做出了和人一样的反应,很平顺地往旁边让了一点,安全地绕了过去。
这可不是简单的障碍物识别,它能判断出这扇半开的车门有可能会带来危险,所以提前做出了预判和规避。
这背后靠的是什么呢?
说白了,就是车上装了一堆“眼睛”和“耳朵”,比如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等。
它不是只用一个东西去看,而是把所有这些家伙看到、探测到的信息都汇总起来,在脑子里(也就是电脑里)建一个周围环境的立体模型,所以它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
再比如,通过那些复杂的环岛和立交桥。
咱们自己开车,到了这种地方经常要提前看导航、数出口,生怕走错了。
而视频里的问-M7,在进入一个有好几个出口的环岛时,显得特别“胸有成竹”,非常干脆地就选对了路,顺利开了出去。
这就得益于两样东西的配合:一个是高精度地图,另一个是车子自己实时建立的“上帝视角”地图。
高精度地图就像一份详细的考试答案,提前告诉了车子整个路线该怎么走。
而在开车过程中,车子又会用自己的各种传感器,把周围所有的车、人、马路牙子都看得清清楚楚,形成一个鸟瞰图。
这样一来,它既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又清楚周围的实时路况,做出正确的选择自然就不是难事了。
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在路上遇到前车开得慢,它会自己判断旁边车道是不是安全,然后很果断地超过去;在停车场那种窄得只能过一辆车的地方,它也能灵活地绕来绕去。
这些表现都让它看起来不像一个冷冰冰的机器,反而更像一个驾龄很长、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当然,咱们也得明白,这毕竟是官方发布的视频,肯定是挑选了表现最好的片段。
但即便如此,能在重庆这种地方做出这些操作,也足以证明华为在这套名为“ADS 2.0”的智能驾驶系统上,确实是下了血本、花了真功夫的。
根据一些公开的信息,华为每年在汽车相关的技术研发上投入的钱都是以百亿计的,有大几千人的团队在干这个事。
所以,这次的“重庆大考”,既是一次成功的市场宣传,也是一次实打实的技术成果展示。
最后,咱们再看看市场和消费者的反应。
这款全新的问界M7,在余承东跑完重庆之后没多久就开启了预售,据说一天之内就收到了超过15万个“小订”订单。
这个数字确实很吓人。
当然,“小订”只是交一笔几千块钱的意向金,后面还可以退,不等于最终的销量。
但这也充分说明了,大家对这款车的兴趣非常浓厚。
为什么这么火?
我想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车子本身确实抓住了现在很多家庭的需求。
新M7尺寸变得更大了,内部空间宽敞,更重要的是,它配齐了所谓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车里有可以制冷制热的冰箱,有给后排乘客看的吸顶电视屏,还有非常舒服的座椅。
这让汽车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更像一个移动的、舒适的“家”。
对于经常全家出行的用户来说,吸引力非常大。
第二,就是华为这个品牌和它背后的技术光环。
在很多人心里,华为就代表着中国顶尖的科技实力。
当这样一家公司把它的看家本领用到汽车上,自然会让人产生很强的信任感和期待感。
这种“极致舒适”和“顶尖智能”的组合拳,正好打在了当下消费者的心坎上。
所以,余承东这次亲自上阵当“司机”,不仅仅是为了一款车做宣传,它更像是在向所有人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未来的汽车竞争,不再仅仅是比发动机、比底盘,更是比谁更聪明、更懂你。
而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我们中国的企业,已经跑在了非常靠前的位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