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保值率高
小米YU7上市不到一个月,就展现出很强的“保值”能力。现在提车要等50周以上,一些还没开多久的准新车,反而在二手车市场卖得比新车还贵。
有消息说,小米YU7在百公里内的准新车,价格比原价高出1万到2万元。有的二手车商自己也是从车主手里高价收来的。有些买家等不了那么久,宁愿多花点钱买二手的,觉得时间更宝贵。
另一边,极氪因为销售一些曾被保险过的展车,被质疑是“0公里二手车”。极氪回应说,这些车没有上过户,和真正的二手车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
0公里二手车监管加强
两个月前,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批评“0公里二手车”,让这个以前很少被关注的灰色领域进入公众视野。最近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新政策,准备加强对这类车的监管。
不管是小米大量准新车进入二手车市场,还是极氪陷入二手车纠纷,背后都反映出一个共同问题:当新车卖不动时,二手车就成了消费者的另一个选择。但现在,这个市场正面临更严格的管理。
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国内二手车销量持续上升,二手车和新车的销售比例也在不断拉大。2024年,全国共卖出1961万辆二手车,其中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占比超过5%。
至于“0公里二手车”到底有多少,目前还没有明确数据。但有业内人士透露,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车更容易成为这类车的重灾区。
虚假销量与泡沫风险
我是一个汽车爱好者,用简单、实在的话来解释这段内容:
在2023到2024年,哪吒汽车卖了11.7万辆车,但其中超过6.4万辆是“空气订单”,也就是虚假的订单。这些车是通过提前上牌、投保等方式,假装已经卖出去了,目的是为了骗国家补贴。这样一来,这些新车就变成了“二手车”。
经销商为了尽快回钱,只能把车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二网或者二手车商。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让销量看起来好看,但实际上是在“造假”。
销量是公司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关系到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品牌的看法。但这种虚增销量的做法,其实是在制造泡沫。泡沫迟早会破,这也为后来哪吒出现财务问题埋下了隐患。
魏建军曾经说过,“0公里二手车”(也就是刚买不久就转手的车)很危险。它不仅让品牌销量看起来虚高,还打乱了新车和二手车的正常价格体系。二手车市场本来是汽车市场的一个“调节池”,但如果太多新车被当作二手车卖,就会让整个市场陷入恶性竞争,新车价格也难以管理。
“0公里二手车”之所以引起大家关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可能涉及骗取国家补贴,这更是让人担忧。
新能源车补贴乱象整治
最近有哪吒汽车的经销商透露,从2022年底开始,他们就通过提前上保险的方式,把新车算作销量,从而拿到当年的新能源购车补贴。有经销商说:“大家都这么干。”
最近,工信部公布了对过去五年新能源补贴资金的复查结果,比亚迪、奇瑞等企业被核减了超过1.4亿元的补贴。这说明国家正在整顿行业乱象,防止“内卷”。
这次政策调整,明显释放出一个信号:要遏制行业内耗。政策里提到,要加强成本调查、价格监测,还要检查车企是否按承诺支付账期。
与此同时,两部委也调整了超豪华小汽车的消费税政策。原本零售价130万元以上的车才加征消费税,现在降到90万元。而且,像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这类没有发动机的车,也开始在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
以前,超豪华电动车还能免税,现在也不行了。这也让人开始思考:新能源汽车还能享受多久政策上的“优待”?
在二手平台上,一些小米YU7的买家已经注意到,明年购置税补贴可能调整,一辆车的购置税会多出一万多。有人调侃说:“四舍五入,现在加价一万多提车,其实也不亏。”
价格战降温,价值提升
这类“催单”话术,很多汽车品牌都在用。背后的原因,除了补贴减少,还有一个现实:价格战很难再继续下去了,明着降价的空间越来越小。现在不买,以后可能也买不到优惠,不如早点入手,早点享受。
不打价格战了,车企们开始想办法提升产品价值。比如理想i8、乐道L90、极氪9X这些新车,都是在走高配置、高性价比的路线。今年还会有像智己LS9、小鹏G01这样的新车型推出。
比如理想i8,预售价35万起,比乐道L90贵了将近7万。在乐道L90发布时,李斌被问到,租电价格降到19.39万,还能不能赚钱。他回答说:“我们现在算得很细,留了合理的利润。比如电池没用太大,座椅和电机都能和其他同平台车型共用,节省成本。”
车企配置升级策略
我是个汽车爱好者,也喜欢用简单、实在的话来聊车。最近听说理想L90的正式价格可能会比预售价低一点,理想i8也是这样。大家希望在价格上有点惊喜,同时把配置给拉满,这好像成了现在车企往上走的一个常见做法。
比如岚图FREE+,20万左右就能配上“满血华为”的配置,挺实在的。还有即将上市的岚图知音,也打算把这套配置做到20万以内,性价比看起来不错。
不过现在车企也不再打价格战了,不是说要涨价,而是更注重把配置做好,在更高定位的车型上赚合理的利润。有位自主品牌的产品经理说过:“没人敢轻易涨价,现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还没统一标准,竞争还停留在产品本身。车太多了,好车却不多,行业还在洗牌,谁先涨价谁就可能被淘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