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回家过年前必做哪些检查?这11项一项都不能少

---

开头

去年腊月二十八,老李开车回老家过年,刚上高速就遇到了惊险一幕——车子突然失去动力,刹车变得异常沉重,最后靠惯性滑到应急车道才停下。拖车师傅检查后发现,发动机机油几乎见底,油泵吸不到油导致抱死。事后老李懊悔不已:“平时总嫌麻烦没检查机油,没想到差点把命搭上。”

这样的故事每年春节都在上演。回家过年本是喜事,但车子要是“带病上路”,轻则耽误行程,重则酿成大祸。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开车返乡前必须做的11项检查,每一项都关乎性命,少做一件都可能埋下隐患。

---

开车回家过年前必做哪些检查?这11项一项都不能少-有驾

一、发动机舱:别让“心脏”半路罢工

1. 机油检查:别等到发动机“干烧”

发动机就像车的心脏,机油就是它的血液。检查方法简单到像测体温:冷车时拔出机油尺擦干净,重新插入再拔出,油痕要在刻度线中间偏上。如果低于最低线,赶紧补同款机油。烧机油的车主,后备箱备一桶机油是保命操作。

真实案例:山西的王师傅开大众车跑长途,每500公里就要加半升机油,他说:“这车烧机油比喝奶茶还快,幸亏每次都带着备用机油。

开车回家过年前必做哪些检查?这11项一项都不能少-有驾

2. 刹车油:看不见的危险最致命

刹车油壶在方向盘正前方的机舱里,用手机电筒贴着壶身摇晃,液面要在刻度线之间。如果液面下降明显,可能刹车片快磨完了。更可怕的是刹车油变黑,这说明油封老化,必须立刻换新油,否则刹车可能突然失灵。

冷知识:刹车油吸水性强,开盖检查后一定要拧紧,否则空气中的水汽混进去,刹车性能会直线下降。

3. 防冻液:零下20℃也不怕结冰

开车回家过年前必做哪些检查?这11项一项都不能少-有驾

冷车时查看副水箱刻度,液面过低就加同款防冻液。临时买不到?纯净水能应急,但千万别用矿泉水(水垢会堵管道)。东北老铁们注意:防冻液冰点必须低于当地最低气温10℃以上。

4. 玻璃水:别让挡风玻璃变“毛玻璃”

普通玻璃水在零下会结冰,喷出来瞬间糊住挡风玻璃。建议换成-25℃防冻型,加注口认准喷水标志(别错加到防冻液壶里!)。去年有网友误把白酒当玻璃水,结果酒精腐蚀雨刮胶条,刮玻璃像用砂纸打磨。

---

开车回家过年前必做哪些检查?这11项一项都不能少-有驾

二、车内安全:细节决定生死

5. 安全带:关键时刻能“锁喉”

用力猛拉安全带,如果没“咔哒”一声锁死,赶紧维修。带感式安全带要找斜坡测试:车头朝下停在坡道上,安全带会自动收紧。卡槽也别忘清理,有人曾被饼干渣卡住安全带插口,紧急时刻死活拔不出来。

6. 空调滤芯:缺氧比疲劳更危险

开车回家过年前必做哪些检查?这11项一项都不能少-有驾

开暖气时长期内循环,车内二氧化碳浓度30分钟就能让人昏昏欲睡。换新滤芯能提升空气流通效率,相当于给车戴了个N95口罩。

7. 车窗防雾:山里起雾能要命

用中性清洁剂擦干净玻璃内侧,涂水性防雾剂(油性的晚上反光像夜店灯球)。千万别用洗洁精代替——会留下黏糊糊的残留,雨天更看不清路。

8. 提神神器:咖啡不如风油精

开车回家过年前必做哪些检查?这11项一项都不能少-有驾

过来人血泪教训:喝咖啡提神=找厕所挑战赛。推荐泰国八仙筒薄荷棒,吸一口从鼻腔凉到天灵盖。去年有车主用芥末提神,结果辣到流泪差点撞护栏。

---

三、车外检查:轮胎爆了神仙难救

9. 胎压:低胎压=定时炸弹

开车回家过年前必做哪些检查?这11项一项都不能少-有驾

气温每降10℃,胎压降0.1Bar。用胎压计精准测量(别用脚踹判断!),参照车门框上的标准值。东北老铁要注意:雪地胎胎压要比普通胎低0.2Bar,抓地力更强。

救命装备:随车带个充气泵,去年有车主靠它给漏气轮胎续命7天,撑到修理厂开门。

10. 轮胎鼓包:摸比看更准

套塑料袋摸轮胎侧面,鼓包像青春痘一摸就现形。特别注意内侧胎壁——有车主刚换新胎就爆胎,拆下来发现内侧藏了个鼓包。

开车回家过年前必做哪些检查?这11项一项都不能少-有驾

11. 刹车灯:照亮自己也是保护别人

踩住刹车让家人查看三组灯是否全亮。有辆货车因刹车灯全灭,在高速上被追尾成“夹心饼干”,后车司机哭诉:“黑灯瞎火以为那是块反光板!

---

结尾

2019年春运期间,全国高速上平均每天发生537起事故,其中60%与车辆故障相关。这些检查看似繁琐,但比起团圆路上的平安,花两小时彻底检查绝对值得。

最后送大家一句老师傅的顺口溜:“机油刹车防冻液,胎压灯光安全带,十一检查做齐全,一路平安过大年。”收拾好行李的同时,也别忘了给爱车做个“全身体检”——毕竟,能带你穿越风雪平安到家的,除了归心似箭,还有这台默默陪伴的钢铁伙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