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特斯拉在我国卖得火爆,但在自家美国却冷了场子。问题来了,马斯克为什么要“放弃”美国市场,反而在我国大显身手?这事儿单用生意经可说不清楚,里头有电动车圈里的门道,也有世界变化的风向。
先说说美国市场到底怎么了。去年大家还在夸美国电动车增长猛,今年突然就像天冷了,卖不动了。你去查查数据,增速直接撞南墙,销量还掉了个小坑。这不是特斯拉一家倒霉,整个电动车圈子的热情都下去了。有人统计,美国想买电动车的人不到两成,大多数人根本不愿考虑电车。这里头,一部分是马斯克个人因素,他在美国卷各种政治,推特上怼天怼地,结果就是不少人不爽,特斯拉成了“政治正确”的对立面,被部分消费者抵制。还有一层是美国自己那点电动车基础设施,充电慢得像蜗牛,城市之间跑长途怕断电,大伙儿都嫌麻烦。
再来,特斯拉在美国的日子也不像前几年那么畅快。曾经加州是特斯拉的大本营,现在市场份额一掉就是十来个百分点。传统车企看准了机会,丰田、本田、现代这些品牌一口气杀出来,优惠送得比特斯拉还猛,消费者一看便宜,不买特斯拉买谁?马斯克对美国市场就像是失了兴头,有点“爱答不理”的劲头,打折跟不上,也不太乐意搞价格战。
与此同时,你看特斯拉在我国的动作,完全是另一个状态。Model Y L六座一上市,直接火遍朋友圈,听说北京门店一天能收一万单,这种批量和速度,放在全球都是少有的。关键是这款车只在我国卖,美国人想买都没门,马斯克还公开说美国不需要。为什么?其实是因为美国市场已经不再靠特斯拉撑门面了,愿意买电动车的大多数人已经买过特斯拉了,剩下的一群更看重价格和品牌新鲜感。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十九年前中国买苹果手机那么热,后来国产品牌一发力,苹果也只能靠老粉圈钱?如今的特斯拉,其实也快掉进这个节奏。虽说现在在我国又推新车又出低价,声势浩大,但本土品牌太猛了。比亚迪、小米、吉利、华为这些厂子,一个月能出好几波新车,每一波都在机器、智能、价格上整创新,消费者选择多得头晕。特斯拉放在几年前,是“电动神话”,现在最多也就是“老外新车”,光环暗淡不少。
对此,马斯克玩的其实是“两条腿”战略。一边靠我国这个市场硬撑卖车,一边在美国和世界舞台搞自动驾驶、AI机器人这种“未来故事”。这种做法有啥好处呢?如果新技术真能落地,比如以后真死磕自动驾驶,可能真的把市场做大。但风险也大,说不定技术几年卡壳,竞争又这么激烈,既没有美国市场的根基,国内又被本土品牌围剿,最后两头空。
其实我们都知道,卖车终究不是讲故事,得看你有多少用户愿意掏钱,有多少人还信你那套技术和品牌。现在我国市场的潜力确实大,特斯拉只要对得起价格,品质在线,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买。但话说回来,这条路越走越难。比亚迪各种价格层次都有,很多家庭入门就选国产品牌。小米这种数码品牌变汽车,一上来就抢走年轻群体。特斯拉的门槛已经不高,开的人多了,个性、新鲜感就没了,剩下的就是拼性价比、拼更新速度、拼售后体验。这几项,特斯拉并不比国产车企强多少。
再看马斯克本人,他现在有点“飘了”。表面看是瞄准未来技术,实则可能在赌自己的运气和公司市值。你细品他对美国市场的态度,像是放养小孩,“你们爱咋咋地”,不太走心;反而在我国,拼命推新车降价格,怎么做都行。可国内竞争愈发残酷,一不小心被比亚迪和小米卷到边缘,特斯拉能靠AI和自动驾驶撑几年吗?消费者到底在意什么?难道真是未来技术?多数人买车还是想代步、看性价比,自动驾驶说白了现在就是“聊天机器人”,靠谱的真没几个。
说到这儿,不禁要问,这种模式能走多远?以后如果技术没爆发,头牌都靠价格战,那马斯克靠啥守住这块阵地?如果电动车变成了“家电”,谁便宜买谁,那特斯拉又凭什么能当老大?他想讲AI的新故事,但消费者能不能买账,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要买会跳舞的机器人。
再反过来琢磨,美国市场真是“放弃”了吗?其实是不得不放弃,电动车政策和环境在松动,政府补贴一旦退场,大家立刻现原形。美国人本来对电动化没啥热情,马斯克再怎么折腾也没有太高性价比,不如丢点资源全力抓住千万级别的大市场,比如我国。可这样做背后有风险,万一我国市场卷入价格战,最终变成国产车企分天下,特斯拉不是也得靠打折活命?
这里就有个悖论:特斯拉如果想在我国稳住,要么靠技术高人一筹,让大家愿意多花点钱买它;要么靠价格卷死同级,把国产新势力拍在沙滩上。难的是,技术没有质的飞跃,国产车又太能拼,马斯克最后可能左右为难,连新故事都讲不响。
大家可以想一想十年前智能手机市场,苹果和三星风头正劲,后来国产品牌起势,卷到头皮发麻。现在只剩下谁更便宜谁更服务好,品牌优势剩下的就是一些死忠和体验党。特斯拉是不是会重蹈这个覆辙?而且,电动车不像手机,换代慢,用户忠诚度低,一旦新能源补贴下调,所有品牌都要自己找活路。
还有一个细节大家容易忽略,特斯拉的创新速度也放慢了。以前一年一升级,自动驾驶天天吹牛,现在连FSD(全自动驾驶)还是“小学生水平”,美国政府续命抵免政策一变,基本就没人买账。我国市场虽然能卖,但消费者显然更关心实惠、动力,还车质,虚头八脑的AI噱头吸引力也有限。
归根结底,马斯克现在其实是在“骑墙”。美国市场要不起来,不愿投入大资源,成不了增长点,于是全部押宝我国,希望能靠这里再拼几年。可是我国市场卷得厉害,比亚迪更便宜,小米更懂年轻人,智能化也蔓延开来。特斯拉如果再不调整车价、服务、技术、产品力,迟早被卷下牌桌,想靠AI和机器人重新定义汽车市场,恐怕只是另一次豪赌。
有人说,马斯克不是傻,他是赌徒,现在无非是拆东墙补西墙。美国卖不好就靠中国救急,暂时能缓过劲来。但长远看,只要国内市场越来越卷,特斯拉优势被稀释,马斯克很可能面临全球失败的压力,到时连“讲故事”的机会都没有。
综上,特斯拉要想稳住阵脚,不能光讲未来,得把当前汽车业务踩实。 产品得够硬,价格得有底线,服务也不能掉链子。不管自动驾驶有多好,国内用户更在意安全、动力和实用性。 马斯克如果再光顾着做新瓶装旧酒,而忽略了脚下的基本盘,未来的特斯拉很可能哪里都不灵,最后只能感叹一句:“想靠AI翻身,风险太大;还是得把车做好,脚踏实地。”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