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值得我们普通消费者关注一下。
咱们很多人在买车或者坐车的时候,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车子开在路上,遇到个减速带或者路面不平的地方,车里就跟着“duang”地一下,感觉五脏六腑都跟着颤了颤,要是后排坐着老人孩子,这种颠簸感就更让人难受了。
还有些新能源车,为了回收电能,一松开加速踏板就感觉车子被猛地往后拽了一下,开起来一顿一顿的,时间长了很容易晕车。
大家心里可能都会想,现在的汽车科技这么发达,各种智能功能五花八门,为什么就不能在最基本的“坐着舒服”这件事上多下点功夫呢?
这个问题,最近似乎有了一个来自中国品牌的答案。
一台名为荣威M7 DMH的家用MPV,刚刚拿到了一个行业里前所未有的认证,叫做“AI智控底盘舒适认证”。
一听到“认证”,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这又是什么宣传花样吧?
毕竟现在各种奖项名头太多了。
但这次不一样,给它做认证、为它站台的阵容,可以说分量十足。
其中有两个角色是“国家队”级别的:一个是我们国家最权威的新闻机构新华社,另一个则是国内汽车技术研究领域的顶尖机构——中汽信科。
不仅如此,他们还请来了大家非常熟悉的短道速滑奥运冠军王濛,亲自上车体验。
这样一个组合来为一款车的底盘舒适性背书,到底是实打实的硬核实力,还是仅仅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
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门道,对我们普通人选车用车又意味着什么?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好好聊清楚。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个认证的公信力到底从何而来。
这次认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过程的高度透明和标准的绝对专业。
新华社的角色非常巧妙,它不是以评委的身份出现,而是扮演了一个“全民监督员”的角色。
他们通过《新华汽车实验室》这个平台,对整个测试过程进行了全程的实时直播。
这就好比一场非常重要的公开考试,不仅有考官在场,还把考场情况通过电视向全国直播,考生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所有人的视野之下,完全杜绝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这种方式,把原本非常专业、普通人看不懂的车辆性能测试,变成了一场直观、透明的公开挑战,让每个人都能“眼见为实”,这无疑极大地增强了认证结果的可信度。
如果说新华社保证了过程的公开透明,那么中汽信科则保证了标准的科学严谨。
作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一部分,这个机构在国内汽车行业里就是“技术标尺”一样的存在。
他们负责制定标准、进行测试和认证,靠的是数据和科学说话。
在这次评测中,他们运用了一整套系统性的测试方案和精密的仪器设备。
比如,车辆以不同速度通过连续颠簸路面时,车内乘客感受到的振动有多大;高速过弯时,车身会倾斜多少度;紧急制动时,车身“点头”的幅度有多严重等等。
所有这些主观的“感觉”,都被转化成了客观、精确的数据。
用这些数据和既定的高标准进行对比,这台车的底盘舒适性是好是坏,就不是凭感觉说了算,而是有实实在在的科学依据。
这两家国家级机构,一个保证过程透明,一个保证标准科学,两者结合,就让这个“AI智控舒适认证”的含金量变得非常高。
当然,光有冰冷的数据还不够,还需要有能让普通人感同身受的体验。
这时候,奥运冠军王濛的出现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什么会请她?
因为短道速滑这项运动的核心就是要“稳”,在高速滑行中对抗巨大的离心力,保持身体的绝对平稳。
可以说,王濛的身体就是一部最精密的“稳定传感器”。
她亲自驾驶荣威M7 DMH完成了飞跃坡道和高速过弯等极限测试环节。
体验结束后,她用一句非常朴实的话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底盘真稳!飞坡落地没有‘拍地板’的冲击感,像被稳稳接住”。
这句话一下子就把专业的技术性能,翻译成了我们每个人都能听懂的语言。
一位世界顶级的运动员用自己最专业的身体感知,告诉大家这台车“稳”,这种说服力,远比看一堆复杂的参数要来得直接和真切。
那么,这台荣威M7 DMH究竟是靠什么技术,才能获得如此高级别的认可呢?
关键就在于它搭载的这套被称为“AI智控底盘”的系统。
这套系统的工作方式,和我们传统汽车的悬挂系统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我们可以打个比方,传统汽车的悬挂,就像一个“被动防御”的士兵,只有当车轮已经压到坑洼、受到冲击之后,它才开始工作,通过弹簧和减震器来吸收化解震动。
这是一种“事后补救”的模式,颠簸感或多或少还是会传递到车厢里。
而荣威M7 DMH的这套AI智控底盘,则像一个拥有“预知能力”的指挥官。
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感知-决策-执行”的智能工作流程。
首先是“感知”,它巧妙地利用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前视摄像头,让这颗摄像头不仅用来识别路牌和车辆,还同时充当了“路面侦察兵”,可以提前扫描前方长达15米的路面状况,并且每秒扫描高达200次,任何细微的起伏都尽在掌握。
接下来是“决策”,车上的AI芯片会像一个超级大脑,实时分析摄像头传来的路面信息,并结合当前的车速、方向盘角度等数据,在毫秒之间做出判断,比如“前方5米处有一个减速带,预计0.1秒后到达”。
最后是“执行”,大脑会立刻向底盘的mCDC电控减振器发出指令。
这个减振器可以在瞬间调整自身的软硬程度。
在车轮接触到减速带的前一刻,它就已经把悬挂调整到了最适合吸收这次冲击的阻尼状态。
整个过程从发现颠簸到调整完成,每秒钟可以进行200次,快到人完全感觉不到。
所以,王濛感受到的那种“被稳稳接住”的感觉,正是这套系统提前预判并主动应对冲击的直接体现。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系统的核心硬件和控制算法,都是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打破了过去国外供应商的技术垄断,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
这不仅是一款车型的技术突破,也代表了中国汽车工业在核心技术领域迈出的坚实一步。
这一切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最实际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汽车市场中,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判断依据。
现在的新车宣传,各种高科技名词满天飞,让人眼花缭乱,很难分辨真伪。
而荣威M7 DMH获得的这个由国家级媒体和权威技术机构共同认证的证书,就像一个值得信赖的“官方推荐”,告诉我们这款车在舒适性方面的表现是经过了最严格考验的。
这种技术优势最终会转化为我们日常用车中实实在在的舒适体验。
比如,带着家人出门,再也不用小心翼翼地躲避路上的井盖和坑洼,因为车辆的智能底盘会主动化解大部分颠簸;在长途驾驶中,智能的能量回收系统能让车辆加减速更平顺,不会有突兀的拖拽感,配合上刹车时平稳不“点头”的功能,能大大降低后排乘客晕车的几率。
可以说,荣威M7 DMH通过技术创新,把以往只有在价格昂贵的豪华品牌车型上才能体验到的高级驾乘质感,带到了更亲民的家用车上,这真正体现了“科技为人服务”的理念,也展现了中国品牌正在从追随者向行业标准定义者转变的实力和雄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