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纯电车销量榜单揭秘,星愿稳居第二,小米YU7跻身前十,第27名秦L表现稳健

2025年9月,纯电动车销量榜单刚出炉。我跟几个老友聊起这事儿,发现市场比我想象中还要热闹。数据一看,宏光MINIEV仿佛一只老豹子,依旧稳坐冠军宝座,前3周卖了34,208辆。隔壁特斯拉的Model Y和Model 3分列第二、三,销量分别是28,205和15,968辆。作为行业多年老兵,我心里头清楚,这数字背后的故事可没那么简单。

有人说销量只是数字游戏,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实际投入和产出远比表面复杂。就拿宏光MINIEV和特斯拉Model Y比,体感上前者主打的是泡沫经济里的C端城市用户,价格亲民到让你怀疑人生,适合刚需小家庭。而Model Y更像是做了套精致的西装,吸引讲究驾驶感受和品牌溢价的用户。你细想,这两者不光是用户心理的差异,供应链也是天壤之别。宏光的电池采购链条长,零部件成本控制得死死的,像极了我常说的拼灯火炮的采购模式。一块电池芯要同时讨好供应商和技术标准,耗费的谈判力跟拉家常似的有得一拼。

9月份纯电车销量榜单揭秘,星愿稳居第二,小米YU7跻身前十,第27名秦L表现稳健-有驾

聊着聊着,朋友小李说:星愿那个也不错,据说9月前几周卖了1.3万多。我开始有点不爽了,因为前几天跟他抬杠时,我还断言星愿不过是小打小闹,不具备长期战斗力。这事儿让我反思,不是说之前的判断完全错了,只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小米汽车背后的研发和渠道布局。当时我有点太笼统,忘了新能源汽车不像传统车那些老把式,创新更迭太快,厂商策略随时会散发惊喜。

相比宏光和特斯拉,比亚迪军团的表现值得细细品味。元UP、海鸥、海豚和海狮06密集挤入前十,完全展现了其多车型矩阵的灵活打法和深挖细分市场的执行力。比如海鸥的设计,打着经济型小车的市场定位,但实际体验感又让人有点小期待——这就像农村盖一座新瓦房,便宜又有模样,能短期支撑家庭的刚需。比亚迪供应链优势在这体现得淋漓尽致,电池自产从根上降低成本,而且研发流程也相对顺畅。相较新势力,上游供应链的话语权让比亚迪能更从容地应对市场波动。

9月份纯电车销量榜单揭秘,星愿稳居第二,小米YU7跻身前十,第27名秦L表现稳健-有驾

讲到新势力,小米SU7和YU7双双进前十,销量超1.3万,这个成绩可不是一日建成。某次和小米汽车销售聊过,我问他销量背后是不是有啥什么神操作,他说:更多还是扎实的渠道布局和亲民定价,加上小米品牌效应,买家心理需要的信任感给够了。我琢磨半天,看来品牌力在纯电市场已成第三电池,起码能让用户少怀疑,愿意掏钱买。

至于其他品牌,小鹏M03、零跑B01、MG4销量在8,000到9,000辆之间,市场竞争激烈。我想象他们研发团队晚上加班做模拟测试、成本核算,一块芯片的采购价一分不到一块钱的差距,都能决定最终定价区间。真不好干啊。传统车企如吉利熊猫和奔腾小马的表现也比较稳,销量均匀分布在5,000至6,000辆,说明这些老面孔还有不少忠实粉丝。稳定更多代表保守,不像新势力那股冲劲。

我在这边琢磨,纯电领域的经济型小车需求一直坚挺。就海鸥和熊猫,两车虽看似便宜货,但实用性和经济性让用户心甘情愿掏钱。前几天我和修理工老张闲聊,他说:这些小车配件换起来不贵,一两千就能搞定,老百姓用着心安。这话让我突然觉得,小车还能撑起纯电市场的半壁江山,也算是意料之外,算是生活贴地气的反证。

9月份纯电车销量榜单揭秘,星愿稳居第二,小米YU7跻身前十,第27名秦L表现稳健-有驾

9月份前三周的销售其实给第四季度埋了个伏笔——各大车企得接着发力了。产品力、定价策略和营销三管齐下,靠嘴功和噱头是打不出高销量的,细节决定成败。回头翻了翻数据,前十名的销量门槛已经涨到1.2万辆,这意味着进入门槛在逐渐抬高,竞争压力比之前几年大不少。可能有人会问,小米能不能翻盘超过特斯拉?嗯,我没细想过这事儿,按目前趋势来看,还早得很。

说起供应链博弈,这让我想起开发某款新车时的一个小插曲。研发团队在电池选型上头疼了好几个月,差点因此耽误上市时间。电池厂商报价忽高忽低,谈判感觉像我家买菜还得加点辣椒。最后拼成了鸡蛋里挑骨头的局面,价廉物美的电池成了稀缺资源。这也说明,生产一辆电车背后,供应链的弹性和掌控力比你想象中重要得多,市场乱象里,谁输谁赢其实先从这头开始较量。

9月份纯电车销量榜单揭秘,星愿稳居第二,小米YU7跻身前十,第27名秦L表现稳健-有驾

我跟小李开玩笑说:你觉得海狮06和秦L哪个更能撑住市场?他说:秦L吧,毕竟比海狮贵一点,保值率可能高点。我心里盘算了一下,秦L保值率估算大概能达到60%左右,但这都是样本少的猜测——毕竟纯电车市场波动太快,说不准明年有新政策或者新车出来,估值会变天。

说不定后面隐藏着另外一种可能:小米真的把研发和用户体验做透了,哪天一波好口碑引爆,那个谷底反弹的姿态堪比绝地求生。但这段先按下不表。

9月份纯电车销量榜单揭秘,星愿稳居第二,小米YU7跻身前十,第27名秦L表现稳健-有驾

纯电市场越走越偏向细分化,谁能把用户心理理解到骨子里,谁就赢得先机。你说,这些数字背后的千丝万缕,到底哪个才是下半年最值得盯牢的变量?这才是比单纯看销量数字更有意思的事儿。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