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的一个普通傍晚,监控画面里,一辆小米汽车安静地停在家门口。屋里传来闲聊声,车主和朋友正准备出门。突然,车子毫无征兆地自己启动,缓缓驶离车位,像有了意识一样“溜”上了路。屋里的女子惊叫出声,男车主拔腿就追——这一幕,像极了科幻电影的开场。
可这不是《变形金刚》,是真实发生的事。视频传上网后,#小米汽车自己开走了#直接冲上热搜。有人吓出冷汗:“这车成精了?”也有人笑出声:“它是不是不想被堵在国庆返程高峰?”
但故事的反转来得比4S店的售后电话还快。小米官方火速回应:车没毛病,是人“手滑”了。准确地说,是车主的手机在蓝牙范围内,误触了App里的泊车辅助功能,指令一发,车就听话地“自己走了”。
你别说,这事儿听着离谱,细想却熟悉得让人脸热。谁没在裤兜里误触过锁屏拨号,把老板电话打成免提?谁没在包里蹭开过微信语音,对着空气喊“在吗”?现在轮到车了——技术越聪明,越经不起我们这双“罪恶的左手”。
这年头,手机能开门、手表能付钱、空调会看天气提前启动。我们造出了会“思考”的家,可有时候,它们“想太多”。一个不小心,智能就成了“自作主张”。那辆车不是叛逃,它只是太听话了。
科技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在驯服它的路上,总忘了系好“安全带”。不是车失控,是我们对功能的边界太模糊。就像第一次用声控灯的人,半夜喊一声“开灯”,结果把全家的扫地机器人也叫醒了。
所以啊,下次给新车设权限时,不妨多花三分钟:关掉那些“一键泊出”的快捷指令,或者设置二次确认。别嫌麻烦,这就像给自由加个护栏——跑得再快,也得知道往哪儿拐。
生活已经够魔幻了,咱们别再给它加即兴剧本。愿你的车永远听话,但别太听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