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哪吒汽车破产重组,真是让人看得眼晕。说起来,还记得那几年大家都在聊新能源车,说哪个品牌最猛,哪个车型最能打,哪吒还真算是混得不错的一个。可结果呢?销冠头衔不代表啥,三年不到,直接就玩完,账上就剩下1500万,欠债51个亿,公司破产,50万车主人傻钱不傻,一夜之间断网。你说,这事正常吗?真真有点让人琢磨不透,这汽车工业都发展成智能化了,最后还是得车主要花钱买流量包才能用最基础的功能,买辆车,到头来还是变成了手机的那套套路。
其实,咱们有没有问过,这到底是车企“烧钱烧疯了”还是整个行业模式都出了问题?那些曾吹得牛皮响响的“终身免费流量”,一句话小学生作文似的宣传文案,说断就断,变成“自助充值,自己买流量”了。买哪吒的50万车主里,有多少是冲着这些功能才下单的?现在你买了车,远程控车、开空调、导航,全都耍不起来了。假如冬天冻的哆嗦、夏天热得发愁,光看着屏幕上的“无法连接”,这体验,咋就跟买个智障车一样?
有人说,合众新能源(哪吒的母公司)要不是经营策略瞎了,哪能这么快就败成这样?账面就剩一点零头,顶着压到头顶的51亿债,让人想起一句话,“没钱寸步难行”。还有啥可折腾的呢?现在连汽配城小老板都觉得,这是典型的“烧完投资人的钱然后坑消费者”。这种新势力汽车品牌,原来让人觉得靠干劲、靠技术突破,结果不过是资本的热钱抽风一阵,泥沙俱下。
咱老百姓买车,图的啥?不是“智能”二字吗?可现在说到底,智能车的“智能”都靠厂商养着。哪个车联网不是品牌死活绑着?你买了车,它就必须有厂商续命,厂商一没钱,断服务就断得顺理成章。你说这种模式,本身是不是有点“先天缺陷”?我手里有辆几百万的汽油车,啥手机车钥匙,照样能用。可这些新能源新势力来了个“车联网”,原先的广告就拉高了用户预期,结果现在一断网,车主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靠着买流量续命。真是“数字时代的新型剥削”,还得刷卡买避寒买凉快。
细琢磨,厂家和流量服务商怎么到头来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联想懂的直接一句“企业欠我们服务费很久了”,这番话说得直白,意思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不还我就不供”。可这责任到底归谁?是不是车主要为厂家的商业失误买单?也有人抬杠说,如果不是新势力竞争越来越激烈,哪吒的今天不会这么惨。但话说回来,如果每个新能源车品牌都可以“多收流量费”,那以后我们买车是不是得签个补充协议,“厂家一倒,自动切换成付费模式”?这机制没改,谁下次买车还敢信宣传?
再说员工的事儿,5000多员工,被欠薪接近5亿,工资半年不发,核心人才流失。此外还停发高管工资,创始合伙人直接颗粒无收。你说这种阶段,公司连自己的生存线都拉不直,还能包括啥研发创新?人才流失是因,企业躺尸更是果。企业这种“勒紧裤腰带,光头强过日子”,就图破产重整时还能有点底气跟投资人谈判。但话说回来,没有人,没人干活,哪有未来?
哪里来的那么快的下坡路?哪吒2022年还是新势力销冠,估值都干到250亿元去了,车也能卖,但估值能套现多少实际运营能力?资本市场这几年对新能源车很宽容,给你钱,烧着烧着就该还了,头几年还靠着“造车故事”圈钱,结果到了关键节点一看,什么模式都玩不过真金白银。
车主的信任怎么修?这次断网让口碑瞬间崩塌。你要说买车的时候给我几个互联网功能,结果不跟你明说“企业运营一挂就没了”,你花几十万买个车,最后还跟买个手机入网一样,成了“流量韭菜”。4档流量包,5.9元起步,一个月只能用基础功能,还不支持娱乐。咱不说贵不贵,关键是,车主感觉——本该是买车送流量,最后成了买车还得买流量,谁不气?
更让人难受的是,这种事儿根本不止哪吒一家。之前天际汽车也玩砸了,工厂拍卖都不到原值十分之一。你说,现在买新势力品牌,可以看得出来“车联网”这事,说不定未来某天又断了,到时候大家都一锅端。“智能车”本来是让出行更便捷,结果出行全靠厂家给流量续命,一旦公司没钱,用户最后成了“数字流浪汉”。
有没有可能,这些新势力品牌本身就没有长久的商业模式?有谁看到合众新能源现在的海外板块被称为“救命稻草”,因为有2.5万海外用户,还有近百亿应收账款。可是这些海外业务能不能真成“金矿”?又要看投资人有没有信心接盘。如果最后海外资产业务真能盘活,说不定就是个大概率奇迹。要是盘不动呢?钱收不回来,车主和员工只会继续被坑。
这回破产重整,管理人正努力跟服务商谈,把车联网功能保住,跟员工队伍做思想工作,“稳住别慌”。可是说到底,现金流到底能不能撑住,没人知道。负债百亿,潜在投资者正琢磨着品牌值多少。员工们还在坚持,投资人还没松口,但只要人流失,核心业务一断,谁真会出钱自救?
车主们算什么?新能源智能车到底是让车主享受“智能数字生活”,还是让车主不得不为废掉的功能掏腰包?你买车,买的到底是硬件还是后续的“服务权”?现在这车联网模式其实是有根本问题的——买硬件没保底,买服务绑死厂家,有点像十几年前的智能电视,硬件没更新就成砖头。
车主们能怎么办?有人说要维权,可遇到破产企业,你去投诉,谁来管你?维权成本极高,品牌信誉掉渣,厂商能不能翻身还是未知数。真的到了这个地步,谁都明白车联网服务过度依赖企业财务健康,要是制度不变,未来还会有“断网2.0”“断功能3.0”。
这事到底说明什么?全行业该反思了。你造车不能只是玩科技感,更不能把用户核心功能挂在企业头上。哪吒汽车的断网危机就是在提醒,智能车联网平台,必须有行业内统一监管和保障机制,不能只是靠企业自己兜着,谁破产了谁断服务,车主成了裸奔群众。要不然,买车回家用两年断服务,过两个年就成“高科技废铁”,谁再敢信任新能源新势力?
回头想想,咱为什么一开始信这些所谓的新势力车型?一个是觉得电动化智能便捷,一个是吹得出花的各种功能。但资本、技术、用户、服务四条腿跑,腿一断,系统直接跪了。今天哪吒断网,明天不知道哪家断裂,又有多少“智能体验变普通配置”,再让人怀疑自己的未来。
车主的核心权益,其实就是安全、便捷、服务。现在这些全都变成了“有钱企业养,没钱就断”,这本质是不是一个大风险?行业整顿和制度完善急需跟上,不能让“品牌承诺”一文不值。哪吒破产,50万车主流量自理,还得问自己:下次买车,还敢信车企“免费终身服务”吗?这个逻辑不改,断网危机还会再来。
其实,咱们要的很简单,车企只要说到做到。要是真做不到,就别吹牛。反正,这次哪吒的事儿想让人相信“智能车没坑”,真是太难了,以后买车,大家心里肯定多一层防备。资本游戏里,谁买单,最后还是消费者接盘,这才是残酷现实。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