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今儿咱们聊点接地气的——一个东北老哥的糟心购车记。
这事儿啊,跟新车评测没啥关系,但绝对能让准备买车的老铁们心里咯噔一下。
故事的主人公,魏师傅,操着一口浓郁东北腔,之前在杭州跑网约,一直靠租车。
时间长了,寻思着不如置办一辆属于自己的“家伙事儿”。
六月底,他相中了东风纳米06这款小型纯电SUV,落地也要小十万,这对于跑活儿的人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魏师傅那个高兴劲儿啊,劲头十足,直接奔到杭州杭捷汽车销售服务公司,麻溜地签了购车合同。
合同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要办网约车营运证,这可是重中之重。
魏师傅买车就是为了营运,没这证,车就是个摆设。
你猜怎么着?
到了7月3号,4S店的业务员领着魏师傅去了车管所上牌。
这魏师傅也是个实在人,对流程一窍不通,只能跟着跑前跑后。
车管所的人也没细问这车的用途,他心想,问了再说呗。
可谁知,等他兴高采烈地去提车时,行驶证上的“非营运”三个字,像一盆凉水,直接浇灭了他所有的热情。
这可咋整?
“非营运”的车,怎么能拉活儿?
魏师傅当时就傻眼了,这感觉就像是满怀期待地去吃烤羊腿,结果端上来一盘凉拌黄瓜,完全跑偏了啊!
更让他上火的是,后来他才了解到,原来正确的流程是先申请“预约出租客运”预受理凭证,再拿着凭证去车管所办理。
可4S店的业务员直接带着他去上了牌,顺序颠倒,这不明摆着坑人吗?
魏师傅怒火中烧:“这业务员压根就不懂!行驶证上写了非营运就没法改了,这事儿全是4S店的责任,合同上写得清清楚楚要办营运证!”
这事儿,到底该谁来负责?
咱们先说说这东风纳米06。
撇开这次闹心的经历,从车本身来说,这车定位小型纯电SUV,身形小巧,适合在拥堵的城市道路中穿梭。
纯电驱动,能省下不少燃油费用,对于跑网约的来说,是个优势。
至于价格嘛,摆在那里,如果终端市场有优惠,性价比还算可以。
外形设计,就看个人喜好了。
至于内饰用料和工艺,在这个价位就别要求太高了,能满足基本需求就行。
续航里程,参考官方数据就好,实际使用肯定会有差异。
毕竟,安全第一,谁也不会真等到电量耗尽才去找充电桩。
关键是,买车这事儿,不光要看车,4S店的服务也很关键啊!
再回到魏师傅这事儿。
4S店的姜店长也觉得挺冤枉,说这事儿不是他们代办,没收上牌费,合同上写的是“协助”,而且上牌全程都是魏师傅自己弄的,他们只是陪同。
这话听着似乎有几分道理,但一家专业的4S店,难道不应该对网约车上牌的流程烂熟于心吗?
难道不应该主动告知客户正确的步骤吗?
这所谓的“协助”,难道只是为了撇清责任?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魏师傅说,在14号跟姜店长协商时,他亲手写了一份协议,店长也签了字。
协议上白纸黑字写着:“因业务员不熟悉业务,未能办理网约车营运证,导致我无法跑网约车。现要求店方免费更换车辆,约定7月25号前后提车,店长签字并附身份证号码。”
可之后,姜店长又改口了,说当时没仔细看协议内容,认为双方都有责任,不能让店里承担全部损失。
还说之前已经有了一个方案,魏师傅口头答应了,所以他们才结清了贷款。
记者采访姜店长时,问他有没有仔细看过魏师傅写的协议内容,姜店长竟然脱口而出:“我没看,那天忙得很,哪有时间看。”
我的天,这位店长也太心大了吧!
这么重要的协议,看都不看就签字?
这工作态度,简直让人无语。
如今,双方陷入了僵局。
魏师傅坚持要求免费更换车辆,但4S店不肯答应,建议他走法律途径。
这件事说到底,就是4S店业务不熟练,给客户造成了损失。
尽管魏师傅自身也有一定责任,但作为专业服务机构,4S店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往大了说,这事儿也反映出某些行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就像《礼记·大学》里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企业也一样,先把自身做好,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
各位老铁,你们在购车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糟心事儿?
你们觉得,在这件事里,谁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呢?
欢迎在评论区里分享你的看法。
说起来也挺讽刺的,东风纳米06这款定位为“人民代步车”的车型,却让“人民”如此添堵。
说一千道一万,买车需谨慎,多长个心眼儿,才能避免掉坑里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