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辆,这就是6月份小米SU7的交付成绩单。首款自主品牌纯电轿车上市不到4个月,销量已经冲进行业前列,一下子点燃了中国汽车圈的热情。有人说,这不过是一家做手机的“新玩家”跨界试水;也有人说,小米SU7才是智能新能源汽车的搅局者。到底小米SU7凭啥成了“现象级爆款”?它真的能把特斯拉逼得睡不着觉吗?咱们今天就把这车剖开了聊。
销售排行榜上,小米SU7一夜之间成了别人家的“别人家”。一边是支持者高呼“国产之光,大厂底气”;另一头是质疑声不断,认为小米卖的是品牌情怀和科技噱头。网上关于SU7到底值不值、不如蔚来智己的帖文比牛毛还多。小米到底靠的是真本事,还是忽悠了一手好粉丝呢?有购车意向的你,是被配置、价格、科技创新吸引,还是只是因为“雷军效应”而跟风下单?可别急咱慢慢扒,先看看它到底干了啥。
SU7上市稳稳踩在北京车展的火热节奏上,推出了21.59万到29.99万的价格区间。不论你预算宽松还是精打细算,总有个版本能对上需求。这一招,狙击的就是市面上合资B级轿车和一众国产电动新秀。科技方面,小米把手机里玩剩下的“硬软一体”思路带进了汽车,16.1英寸3K中控屏、56英寸抬头大屏、后排拓展Pad,甚至行李厢都做到了同级领先,这让那些追求“移动大平板”的年轻人秒变自来水。硬件上,激光雷达、双Orin芯片,安全、智能驾驶给得大方,直接把焦点对准了极氪001、阿维塔12、智己L7这些标杆对手。
老百姓怎么看?有人说家里老人坐过SU7,空间宽敞,坐姿舒展比家里的油车提升一大截。有人吐槽,车机系统确实顺滑,操作跟平板电脑一个劲。还有人关心,小米出车能开几年?会不会像早年互联网造车那样热几年就没人管了?市场的担忧和期待,就像锅里泼的沸油,火热却又不踏实。
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水下暗流早涌动开了。6月和7月官方优惠续上,买车送真皮座椅、智能驾驶功能打包终身免费,看着是福利满满,实际上业内解读为“抢用户锁定量”,避免下半年市场竞争加剧时客户流失。有不少人捏了把汗:小米的产能到底能不能跟上?当初交付慢的“闹剧”还历历在目,媒体一度爆出准车主等车急得发帖投诉,还有人抢着高价加价提车。
更让人小心的是,有反方声音直指小米SU7的驾驶辅助,虽然标配全国高速领航等功能,但自研底层算法初期总有小问题,会不会遇到极端路况“掉链子”?再加上纯电车型续航虚标、充电不便的老梗,有老司机摇头,认为数字游戏后面可能藏着的小毛病还得用时间验证。小米能不能撑下智能电动车这座“火山”,不少人心里七上八下。
刚当世人开始对SU7的后劲儿暗自打鼓时,事实却给了反转。6月交付过万台的成绩成了行业重磅炸弹,网友随手就能刷到小米SU7提车喜讯和实测曝光帖。原本被怀疑产能“掉链子”的小米,硬生生把交付和体验做成了“互联网速度”:新手朋友进店两周提车、村口大爷也开始琢磨上小米。各种路试视频横扫短视频平台,油腻理工直男晒刷脸车控,年轻小姐姐拉爸妈全家体验智能座舱,一时间SU7“全民试驾”的戏码轮番上演。
技术上,SU7把无人驾驶功能做到了老百姓能看得懂的地步,停车场上一键代客泊车,窄车道自动泊入,人傻钱多也能变身老司机。能量回收比例、加速度等操控可以手动微调,就像给每一个用户量身定制。配置方面,智能冰箱、全景天幕、25扬声器音响、后备厢足够装半个家的行李——这些“多快好省”的配置,抢得很多消费者心软得彻底。
之前那些担心小米是“过气网红”的声音,面对过万交付数字,突然之间也沉默了。反对者嘲笑这一波“雷军牌鸡血营销”,没想到网友自发种草视频比官方公关还卖力。
眼看小米SU7风头无两,问题还是逐渐冒头。市场上频频传来订单交付提速后,部分用户遇到装配品控小问题,例如某些车主反馈小地方接缝不严、车机偶发异常、软件更新卡顿等毛病,有人调侃“敢问汽车行业内卷卷到头,是不是要付出品质管理的学费”。同时,智能驾驶虽方便,但在高复杂度环境下手动介入多,部分用户依然对完全放手持观望态度。
更麻烦的不是小毛病,而是竞争压力蠢蠢欲动。长城、理想、极氪、阿维塔等品牌近期连推新车型,优惠一波接一波,甚至有友商靠价格战拦截客户,小米首发领先优势被步步蚕食。新能车补贴、能源价格变化、行业监管新政,哪个风吹草动都可能带来巨大波动。行业内外已不再是小米一家唱独角戏,各家都铆足了劲儿要分一杯羹。此外,无线互联那些花活儿,到底实际用起来是噱头还是必需品,终端用户体验说了算。喜欢争论的声音越来越多,各家立场更显分歧,所谓的智能电动车“和解”,也像月亮里的嫦娥,越跑越远。
说小米SU7是今年最火的新能源汽车没毛病,但真要说它“完美无缺”就有点过了。大家把它捧上天,说是国产技术自研的楷模,用最IN的智能驾驶让洋车都自愧不如。可真正过去一两年,谁敢拍胸脯保证它没问题?雷军站台加持固然气势如虹,但一辆车除了营销,还得靠皮实耐用撑腰。今天送Nappa座椅、永久智驾,真希望几年后不会落到跟当年某互联网车厂一样“割韭菜”“割地陪葬”的下场。尤其当订单、产能、品控、用户口碑一块来考验,才是真正考验小米造车的时刻。说实话,这波免费政策,多少有点“人傻钱多”的意思,正方能力这么大,那就等着市场给出成绩单吧。
各位看官你觉得,小米SU7的火爆和一片叫好,真的是因为技术牛和产品硬,还是雷军的粉丝经济又玩了一次“情怀收割”?那些换上SU7的车主,是捡到了走在汽车智能化浪潮前的便宜,还是交了国产新势力的第一批“智商税”?你觉得噱头多还是实干多?来留言,讨论,别让车企的口号刷爆你的判断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