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手动挡是“夕阳产业”,这话靠谱吗?
如今,考驾照都赶时髦选C2了,自动挡是弄潮儿,上手快又轻松。
瞅瞅那些驾校的教头车,跑运输的卡车,甚至一些跨省跑的货运,手动挡依然是中流砥柱。
这其中,猫腻可不少。
为啥一面是“不兴学了”,一面是“照样造”?
这事儿得细细掰扯,彻底嚼烂了才能明白。
先说说“不兴学了”。
站在学员的角度,学车当然挑省事的。
自动挡一脚地板油就能走,谁愿意在那儿抠离合,练到腿肚子转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王道。
驾校也门儿清,学时缩短了,翻台率提高了,搞钱嘛,不丢人。
但你以为这是手动挡不行了?
恐怕没那么简单。
与寻常认知相悖,自动挡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是都市化进程的提速。
你瞅瞅,堵车的时候,谁乐意一下一下地踩离合?
自动挡解放了左脚,也安抚了被堵在路上的烦躁。
它更像是一种“舒坦”的选择,而非“性能”的胜出。
再说说“照样造”。
看看那些还在死磕手动挡的车企,大众高尔夫GTI,本田思域Type R,甚至保时捷911, 哪个是吃素的?
它们盯上的,是另一拨人——追求驾驭快感的“老玩家”。
手动挡带来的那种人车浑然一体的感觉,是自动挡给不了的。
就像老式唱片机和流媒体音乐,一个追求便捷,一个追求韵味。
仅仅是情怀作祟吗?
当然不是。
手动挡的构造简单,皮实耐用,维保费用低,这都是硬邦邦的优势。
对于那些常年跑山路,或者对用车成本锱铢必较的人来说,手动挡依旧是上佳之选。
就像里老张说的,修三次新能源,还不够搓一顿火锅的。
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谈: 同样是十万块,买自动挡只能买个代步工具,买手动挡可以买个“耍货”。
这“耍货”背后,是对操控乐趣的痴迷,是对机械的敬重,也是对“主宰感”的渴求。
当然,手动挡也有它的桎梏。
操作繁琐,容易犯困,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当我们理所当然地将缘由归咎于“技术老旧”时,是否忽略了“需求多元化”这个更关键的因素?
所以,手动挡真要寿终正寝了吗?
我觉得未必。
它更像是一种“分野”,一种“返璞”。
返璞到驾驶的本真,返璞到对机械的尊崇,返璞到对个性的标榜。
就像那些还在坚持用胶卷拍照的人,他们并非不知数码相机的便捷,而是更享受那种按下快门后,静候显影的仪式感。
手动挡亦是如此,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驾驶方式,更是一种处世哲学。
末了,想对那些还在驾驭手动挡的朋友说一句: 别怕别人嗤之以鼻,你的那份乐呵,他们体会不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