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雷军微博发布信息,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定在5月22日晚7点。
小米汽车也正式宣布在新品发布会上,旗下全新旗舰车型YU7(御7)将首次亮相。作为小米汽车战略升级的核心产品,YU7不仅在智能驾驶与性能表现上突破创新,更聚焦电池安全、碰撞应急设计及驾驶者教育三大领域,试图以全维度安全体系重塑行业标杆。
作为小米汽车继SU7后的第二款战略车型,YU7以中大型纯电SUV定位强势入局,凭借多项技术创新与场景化设计,成为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焦点。以下是其核心亮点:
一、性能与续航:重新定义纯电SUV标准
1. 极致动力表现
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达508kW(691马力),零百加速最快3秒内,最高车速253km/h,性能超越特斯拉Model Y Performance(486马力)。
单电机后驱版:CLTC续航最高达820公里,搭配800V高压平台,支持“充电5分钟续航300-400公里”的超充能力,显著缓解里程焦虑。
2.冬季续航可靠性
雷军亲测在-10℃低温环境下,以平均时速100km/h完成1310公里长途行驶,仅需两次补能,验证电池管理系统与热控技术的成熟性。
二、智能科技:全场景生态与高阶智驾
1. 智能座舱革新
配备15.6英寸可旋转中控屏与PHUD景深式抬头显示,整合Xiaomi HyperOS系统,支持语音控制米家设备,实现“人-车-家”生态闭环。分屏设计兼顾驾驶安全与副驾娱乐需求,副驾可独立操作导航、影音等功能。
2.高阶智能驾驶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搭载Xiaomi Pilot Max系统,支持城市领航与全场景自动泊车,未来可通过OTA升级至L3级自动驾驶。
三、设计美学:兼顾运动与实用
1.轿跑SUV造型
采用溜背式设计,风阻系数低至0.23Cd,车高1600mm保持SUV通过性,同时优化后排头部空间,避免传统轿跑车型的空间牺牲。
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创新:解锁后自动弹出,避免冬季结冰问题,兼顾低风阻与实用性。
2.超大空间利用率
轴距3000mm,比Model Y多出110mm,后排膝部空间显著提升;掀背尾门开口高度超1.1米,支持垂直装载婴儿车、滑雪板等大件物品。
电池安全:从结构革新到云端协同防护
YU7搭载宁德时代最新一代“麒麟6C”超充电池,支持“充电4分钟,续航400公里”的极速补能,并采用小米自研的第二代CTB(Cell to Body)一体化电池技术,电芯倒置设计与多重热阻隔材料叠加,将热失控防护效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小米宣称,其电池包体积效率达80.2%,较上一代提升3%,配合9100吨一体化压铸工艺,电池舱结构强度提升15%,可承受高达90km/h的追尾碰撞测试。
针对电池安全监控,YU7配备升级版车云协同预警系统,通过24小时实时监测电池状态,结合AI算法预测潜在风险,并联动车载E-CALL紧急呼叫系统,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自动触发救援机制。此外,小米自建电池工厂引入全流程品控标准,从电芯生产到封装均实现零缺陷管理。
被动安全:冗余设计与机械应急双保险
针对此前行业频发的碰撞后车门难开问题,YU7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全车标配四门应急机械拉手,位置明确标注于车门储物槽内侧,并通过优化拉杆力学设计,使操作力度降低30%,确保断电后乘员可单手快速解锁。同时,隐藏式门把手采用双冗余供电方案:主电池断电后,12V小电瓶可独立供电驱动门把手弹出,避免因电力中断导致外部救援受阻。
小米还强化了碰撞后自动解锁功能,YU7的侧碰测试标准提升至65km/h(国标为60km/h),并新增车顶抗压强度测试,可承受10吨压力,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车重抗压要求。车内配备米家多功能强光手电筒(集成破窗器与安全带割刀),进一步保障极端情况下的逃生效率。
驾驶者教育:从“性能崇拜”到风险意识共建
YU7的发布同步推出“安全驾驶生态计划”,直击年轻用户群体对激进驾驶的偏好。该计划涵盖三大核心环节:
1. 购前强制培训:用户需通过线上安全知识测试,内容涵盖智能辅助驾驶边界、应急操作流程及山路、夜间驾驶技巧,未通过者无法预约试驾。
2. 销售端透明化提示:销售人员需明确告知车辆性能极限,禁止在试驾中启用“Boost模式”或“弹射起步”,并签署责任承诺书。
3. 车主社群常态化学习:通过小米汽车APP推送定制化安全课程,结合事故案例分析与模拟驾驶训练,用户完成学习可累积“安全积分”,兑换免费保养或配件优惠。
小米汽车总裁于立国强调:“安全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企业与用户共同构建的生态。我们甚至计划联合第三方机构推出独立安全评级,定期公开测试数据与改进措施。”
行业影响:安全标准或成竞争新维度
YU7的安全升级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从“参数内卷”向“安全优先”的转型趋势。工信部近期拟定的《新能源汽车被动安全强制规范》草案中,已明确要求车企优化隐藏式门把手应急机制,并强制标配双冗余供电系统。分析师指出,小米的探索为行业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模板,但其用户教育体系的落地效果仍需观察市场反馈。在智能与速度的光环下,安全始终是汽车工业不可逾越的底线。小米YU7的发布,既是对技术极限的挑战,亦是对用户责任的回归。未来,唯有将创新与敬畏并行,方能驶向更远的星辰大海。
雷军在预热视频中坦言:“真正的创新必须建立在安全基石之上。YU7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对生命的承诺。”随着发布会的临近,这款承载小米“人车家全生态”野心的车型,能否以安全为支点撬动高端市场,将成为2025年智能汽车行业的最大悬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