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时代改变了许多消费者传统的购车观念,也让很多老牌合资车企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力量。然即便如此,现如今两田一众的燃油车产品无论是销量、还是价格,在同级别细分市场中仍旧坚挺。也正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分合资品牌打造的纯电动车产品,在细分市场上的售价并不便宜,而产品竞争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但如果说合资品牌能给出合理的价格诚意呢?性价比可以聊聊吗?
我们不妨将预算掐在20-25万区间,看看东风本田S7。说起本田S7这款车,它也真的算是起伏跌宕了,新车3月份上市,推出开拓者和领航者两款车型,定价25.99和30.99万元。而今面对惨淡的销量数据,厂商一口价降到了19.99万元起,对应车型售价分别为19.99和24.99万元。这下好了,新车一口气直降6万元,还是官方降价,去4S店看车不需要为了谈价和销售顾问“横挑鼻子竖挑眼”,省心也省钱。不过,回归现实购车问题,仍有许多人认为本田S7这波是在“割韭菜”,事实真的如此么。
从外观来看,本田S7采用了更年轻的品牌设计语言。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设计,搭配贯穿式LED灯带和三叉型分叉灯组,中央配备可发光“H”型车标,夜间辨识度较高。此外,前包围采用梯形布局,底部保留散热口设计,增强了运动感。侧面的设计融合溜背式车顶和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加之部分版本选装的电子外后视镜设计,降低了外形的风阻系数。
同时新车还采用了21英寸运动轮圈,搭配熏黑轮眉设计,强化了年轻运动属性。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对应4750x1930x1625mm,轴距2930mm,轴长比达到61.7%,虽说车身尺寸对比同级车型不占优势,但空间利用率还算可观。作为对比,价位更亲民的小鹏G6长宽高来到4758x1920x1650mm,轴距2890mm。
进入车内,整个座舱以12.8英寸纵置大屏和9.9英寸液晶仪表为交互主体,底层算力由骁龙8155提供,UI交互界面读数清晰简洁,部分常用的功能按键布置在主菜单,操作逻辑偏向于传统物理按键布局,与新势力极简风格形成对比,同时系统集成了豆包+通AI模型,增强了座舱语音识别控制的实用性。但需要留意的是,Honda Connect车机系统的分体式设计操作需要上手门槛,语音交互功能并未完全覆盖高频使用场景(座椅调节),与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存在一定差距。此外,L2+级Honda SENSING 360+需选装高阶功能,城区NCA等高级别辅助驾驶缺失,对比同级别新能源SUV,智驾竞争力表现不足。
另外像高配版本还配备了21.9英寸AR-HUD抬头显示,配合流媒体内后视镜,增强了座舱的科技感氛围。座椅材质方面,新车采用抗菌抗病毒的麂皮材质,配备四座通风和加热功能,加之1.85㎡的五档可调光天幕,可以为家庭用户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乘车环境。作为对比,小鹏G6全系标配方向盘加热、电动后尾门、50W手机无线充电、前排座椅加热/通风、前排多层隔音玻璃、高通骁龙8295P座舱芯片、双英伟达Orin X智驾芯片(508TOPS)等配置,在座舱智能化和舒适性方面,做得也不差,甚至智驾水平更趋于中上游水平,价格还更具优势。
不过有一说一,在驾乘体验方面,本田S7还是有一些技术优势的。新车提供后置电驱和双电机四驱两个版本,其中单电机版最大功率200kW,双电机版最大功率350kW,CLTC工况下单电机纯电续航里程可达650km,双电机版续航里程620km。从动力和续航来说,这款车都有较为主流的产品性能,但充电效率对比同级别竞品确实差点意思,快充需要0.6小时才能将电量从30%补充到80%。作为比较,17.68万起售的小鹏G6全系标配800V高压快充技术,SoC电量从10%充至80%仅需0.2小时,同时入门就搭载68.5kWh的5C快充电池,纯电续航625km,对于本田S7来说,优势还是蛮大的。
而在驾乘体验方面,本田S7拿出了一些承袭多年的品牌底蕴,整车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在合资品牌中算是偏豪华的一类悬架用料(小鹏G6同款配置)。基于前双叉臂拥有相比麦弗逊式悬架更好的横向操控稳定性,可以在保证驾乘舒适性的同时,提升驾驶信心。此外,新车还使用了50:50车身配重比,离地间隙达到193mm,配合博世高级转向机,可以实现“加速不仰头、刹车不点头”的体验。对于潜在消费群体来说,驾驶感受或许是本田S7吸引他们的关键所在。
结语
综上所述,东风本田S7似乎还在依赖过去品牌在华市场耕耘多年的口碑和号召力,希望通过“降价”来重新挽回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但事实上在三电技术领域,不得不承认,自主汽车品牌已经走在了前面,若还是一如既往坚持“合资溢价”,那么可能会被迫退出中国这片市场。大家觉得降价后的本田S7面对自主品牌选手有核心竞争力吗?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