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亿,修一条路?
听着像神话吧,但连云港到淮安这段长深高速,真就这么壕。
这条路,不只是“扛把子”,它简直是苏北的“血脉”。
说白了,这次四改八车道升级,和给老爷车换了V12引擎差不多。
原来堵得你怀疑人生的路,未来可能会让你飙到怀疑人生。
不过现在,别高兴太早。
施工期间限速60,还搞了个双向单车道的过渡方案。
什么意思?
就是你以为开高速,其实是在参加“慢速公路挑战赛”。
导航上看着只要20分钟车程,实际开下来够你听完一整张专辑。
有人直接评价:“这路,堵得我都能背下旁边的广告牌文案了。”
可施工方也不是没安抚措施,什么每10公里提示牌、免费如厕、推送实时路况,甚至连热水都安排上了。
就问一句,这待遇,算不算“堵车界的人文关怀”?
说点正经的——这条路为什么被称作“苏北的经济发动机”?
你得从连云港说起。
港口货运、石化工业,产业链长得像高铁票列车号,而淮安的物流园更是想借这条路直接“起飞”。
现在修完后,连云港到淮安车程压缩到1.5小时,涟水到南京只要2小时,物流成本直接砍掉15%。
算下来,本地企业每年能省2个亿运输费。
这路修的,不光是经济的“高速”,还是老板们的钱袋子。
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8月中旬,LYG4标段传来消息,主线右幅8座桥梁加固完成,新沂河老桥的改造也进入冲刺。
看着挺顺利吧?
但施工方每天的进度表估计都是写满了“冲刺”两个字。
65%的路基桥涵完成,淮安段沥青中面层摊铺超过80%。
其实呢,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人硬抗着大太阳,在工地上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
别看2025年底通车的目标近在眼前,真要踩着点完成,靠的可不是运气。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想问,这条路修完了,能带来啥?
先说服务区,直接从“加油站+厕所”的标配模式,进化成了“休闲+文创”的新模式。
比如灌南服务区,直接搬进了地方特产展销,连充电桩都上了;再比如古盐河服务区,以运河文化为主题,开车累了还能吃碗运河鱼汤,顺手买点盐雕带回家。
你说是不是又实用又带文化味儿?
至于这条路的战略意义,别小看它的作用。
长三角和苏北物流通道的“桥梁”,说的就是它。
货车和客车分道跑,设计时速升到120公里,意味着货运效率翻倍。
更重要的是,这条路会让整个区域的经济链条更紧密。
连云港的货物能更快进长三角,淮安的物流园也能跟上节奏,一来一回的协同,直接把这片区域的经济推上新台阶。
可话说回来,修路这事儿,从来都是“好事多磨”。
施工期间的通行问题已经让不少人吐槽,但要真通车了,估计吐槽声会立马转成“点赞”声。
毕竟,这条路的升级,不只是为了让你少堵点时间,更是为了让整个苏北地区跑得更快、更远。
等到2025年底通车的那一天,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在服务区发条朋友圈:“这才叫苏北速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