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有时候觉得咱们这些在广东骑“小电驴”的,活得就像游戏里的NPC,版本一更新,咱们就得跟着改活法。
这不,10月1号那个叫“三进两放”的新规矩就要上线了,感觉头顶上那个血条,瞬间又脆了不少。
昨晚回家路上,还堵在黄埔大道上,旁边一个外卖小哥,车把上挂着七八个袋子,手机里还在催单,他一脚油门从我身边擦过去的时候,我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哥们儿,你的F证考了吗?
这事儿就这么魔幻,上一秒你还是个追风少年,下一秒就可能因为没本儿,被交警大哥拦在路边进行亲切友好的思想教育。
别跟我扯什么“为了你好”,这套话术我从穿开裆裤听到现在。
没错,持证上路,天经地义。
但你把F证、E证、D证这套“扑克牌”甩出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个每天凌晨四点就要骑着三轮车去进货的阿姨,她会用哪个APP去刷科目一的题?
成年人的崩溃,有时候真的就是从一张小小的报名表开始的。
当然,新规也给了两颗糖吃,说是“两放”。
一个叫“放宽停放”,听着特美。
只要不挡路,就能在指定区域停。
我笑了,在深圳南山科技园,下班的点,别说找个“不挡路”的停车位了,你连个能让你安稳站着等红灯的地儿都难找。
这哪是放宽,这分明是开启了“大家来找茬”的困难模式。
另一个“放”,是“放宽非标车处置”。
翻译过来就是,你家那辆能跑赢风的、不合规矩的“战神”,只要登记了,还能苟延残喘一阵子。
这听起来好像挺有人情味,是吧?
但实际上,这跟医生告诉你“别担心,还能活三个月”有什么区别?
它只是把你的焦虑,从“立刻报废”变成了“倒计时报废”。
最终,你还是得含泪掏钱,去买那辆新国标的、骑起来比共享单车还费劲的“买菜车”。
最逗的是“挂牌进”。
绿牌、蓝牌、黄牌,整得跟什么会员等级似的。
这事儿我支持,毕竟出了事能找到人,省得那些肇事逃逸的跟人间蒸发了一样。
我就是好奇,这个牌,好不好上?
几年前我一哥们儿为了块破铁皮,在车管所活活脱了一层皮。
希望这次的流程能对得起咱们大湾区的办事效率。
至于“头盔进”,这更是老生常谈了。
命是自己的,跟发型比起来,哪个重要,这笔账谁都会算。
但我每次看到路边摊卖的那种薄得像蛋壳一样的头盔,我就犯嘀咕:这玩意儿,到底是戴给交警看的,还是戴给阎王爷看的?
安全,不能只停留在“戴了就行”的表面功夫上吧。
你把这些条条框框拼在一起看,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我们的城市,一方面在拼命鼓吹“烟火气”,另一方面又在用各种精细化的管理,试图把所有不那么“规整”的烟火给掐灭。
这背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秩序洁癖”。
广东有多少电动车?
四千万?
五千万?
没人知道准确数字。
但这支庞大的、沉默的“马路军团”,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输送着外卖、快递,也承载着无数打工人的生计。
现在,这根血管要被强制“净化”和“规范”了。
我不是反对管理,我只是觉得,管理不应该是一刀切的冰冷。
它应该有温度,应该能听见那些被规定的人的声音。
在追求一个更安全、更有序的城市交通时,能不能也给那些在底层挣扎的人,留一条不那么崎岖的上坡路?
说到底,这城市的风,以后是吹得更顺畅了,还是更冰冷了?
路过的时候,记得在评论区吱一声,让我知道你还在路上。
顺便聊聊,你那辆陪你风里来雨里去的“战车”,还能撑多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