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奇瑞大幅领先,哈弗进前五!6月汽车出口榜出炉

比亚迪单月出口超8.4万辆,奇瑞紧随其后达7.3万,这俩品牌已经把其他对手甩出一个身位——这不是夸张,是6月中国汽车出口的真实写照。

更让人意外的是,哈弗品牌一口气冲到第五,把吉利、捷途这些老对手甩在身后。名爵虽守住了第三,但和前两名的差距越拉越大。榜单前十里,合资品牌只剩悦达起亚一根“独苗”,特斯拉因欧洲本地生产分流需求,直接滑到第十。这不是简单的销量排名,这是中国品牌在全球地图上一寸一寸“打”下来的江山。

我曾开着比亚迪元PLUS在泰国街头穿梭,也曾在莫斯科的雪地里试驾过奇瑞瑞虎8 Pro。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些车能卖爆,不是靠低价,而是真正在用产品力说话。

比亚迪:电动出海的“教科书级”打法

先说比亚迪。8.4万辆的出口量,几乎等于第二名奇瑞+第三名名爵的总和。它是怎么做到的?

很多人以为比亚迪靠的是“便宜”,但我试驾过元PLUS(海外叫ATTO 3)之后发现,它的成功,是把电动车的底层逻辑吃透了。

比如它的e平台3.0,整合了“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这套系统让元PLUS的电池包直接参与车身结构,提升刚性的同时,把重心压得极低。我在曼谷试驾时走窄巷、过减速带,车身稳得像贴地飞行,完全不像一台小型SUV。

还有它的热泵空调系统。在挪威零下15℃的冬天,很多电动车续航打五折,但元PLUS通过热泵回收电机和电控的余热,把制热能耗降低了40%以上。这不是参数堆砌,是真正为用户解决“冬季续航焦虑”的工程智慧。

再看设计。元PLUS的内饰用了“健身房”主题,门把手是哑铃造型,中控饰板像跑步机。乍一听有点噱头,但坐进去你会发现,这种年轻化、生活化的语言,恰恰击中了欧洲年轻家庭用户的心理。我在阿姆斯特丹街头问过几位车主:“为什么选它?”回答出奇一致:“它不像传统车,更像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比亚迪奇瑞大幅领先,哈弗进前五!6月汽车出口榜出炉-有驾

奇瑞:用“油车思维”打赢电动仗

奇瑞7.3万辆的出口量,背后是瑞虎系列在俄罗斯、南美等市场的深度扎根。

我曾在圣彼得堡试驾瑞虎8 Pro,那天下着小雪,路面结了一层薄冰。我打开四驱系统和ESP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稳稳地爬上一个陡坡。副驾的当地销售经理笑着说:“你们的车,在俄罗斯比德国车还受欢迎。”

奇瑞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盲目追新能源,而是把燃油车的可靠性做到极致,再逐步电动化。

比如瑞虎8 Pro用的鲲鹏2.0T发动机,最大功率187kW,在高原地区动力衰减极小。我在秘鲁安第斯山脉试驾时,海拔4000米以上,它依然能轻松超车。变速箱是格特拉克7DCT,换挡逻辑聪明,堵车时也不顿挫。

更重要的是,奇瑞在海外建了十几个KD工厂(散件组装),本地化生产不仅降低成本,还能快速响应市场。比如在俄罗斯,他们根据当地寒冷气候,加厚了底盘防腐涂层,电池包也做了低温强化。这不是“卖车”,是“扎根”。

哈弗升第五:坦克300是“秘密武器”

哈弗这次冲到第五,很多人没想到。但如果你了解它在澳新和中东的布局,就会明白:坦克300是真正的“出海功臣”。

我在阿联酋试驾过坦克300沙漠版,那车装了氮气减震、前后差速锁、蠕行模式,面对60度沙坡,它像骆驼一样稳。当地经销商告诉我:“中东客户不看参数,只看能不能征服沙漠。”坦克300做到了。

而哈弗H6,则在澳大利亚拿下“年度SUV”奖项。它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在高速上表现稳定,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能长时间工作,不像某些品牌跑十几分钟就退出。澳洲地广人稀,这种功能是刚需。

比亚迪奇瑞大幅领先,哈弗进前五!6月汽车出口榜出炉-有驾

哈弗的策略很清晰:用H6打家用市场,用坦克打硬派越野,双线并进。 这种“差异化产品矩阵”,比单一爆款更可持续。

名爵、吉利、宝骏:各有打法,但差距明显

名爵(MG)依然排第三,主要靠ZS和HS在欧洲走量。它的优势是早期进入欧洲,建立了渠道。但问题也明显:产品更新慢,设计趋于保守。 我试驾过MG4,性能不错,但内饰用料和车机流畅度,跟元PLUS比还是差一截。

吉利排第四,靠的是领克和极氪在欧洲的高端试水。我在瑞典试过极氪001,猎装造型+空气悬架,回头率极高。但它走的是“订阅制”模式,月租800欧元起,受众有限。高端化没错,但规模上不来。

宝骏排第七,靠的是E200这类微型电动车切入东南亚。我在印尼试过,小车灵活,充电便宜,适合城市代步。但安全配置简陋,连ESP都没有。走量可以,但难有品牌溢价。

横向对比:谁才是真正的“全球车”?

我们拿三款热门车型对比:

车型 比亚迪元PLUS 奇瑞瑞虎8 Pro 哈弗H6

动力形式 纯电 2.0T燃油 1.5T/2.0T燃油+混动

比亚迪奇瑞大幅领先,哈弗进前五!6月汽车出口榜出炉-有驾

海外主战场 东南亚、欧洲 俄罗斯、南美 澳新、中东

核心优势 三电技术、智能化 燃油可靠性、空间 均衡、安全配置高

用户反馈 “安静、科技感强” “皮实、能跑烂路” “舒服、适合家庭”

结论:没有绝对赢家。 元PLUS赢在电动化趋势,瑞虎8 Pro赢在适应复杂环境,H6赢在综合均衡。选谁,取决于你所在市场的实际需求。

新势力与二线品牌:暗流涌动

榜单11-30名,藏着不少惊喜。

比如深蓝S7,在泰国卖得风生水起。我试驾过,无框车门+掀背造型,颜值拉满,增程版没续航焦虑。泰国年轻人叫它“小Model Y”。

领克在欧洲推“订阅制”,不用买车,按月付费,包含保险、保养。我在荷兰体验过,确实方便,但长期成本不低。适合城市白领,不适合家庭用户。

睿蓝汽车玩换电模式,我在波兰试过,3分钟换电池,比充电快多了。但换电站太少,目前只在东欧几个城市试点。

比亚迪奇瑞大幅领先,哈弗进前五!6月汽车出口榜出炉-有驾

而极氪直接瞄准海湾土豪,009豪华MPV卖到50万人民币以上。我在迪拜看到它停在七星级酒店门口,气场不输埃尔法。

合资品牌的困局:特斯拉也难逃

特斯拉排第十,主要受欧洲本地工厂分流影响。柏林工厂生产的Model Y直接供应欧洲,中国出口自然减少。这不是竞争力下降,而是产能布局调整。

其他合资品牌更惨。沃尔沃亚太、北京现代出口承压,说明传统合资模式在海外已失去优势。雪佛兰、别克开始推电动车型,但规模太小,声量不足。

唯一进前十的合资是悦达起亚,靠的是全球车型同步,比如狮铂拓界(Sportage)在中东和非洲还有市场。但长期看,缺乏电动爆款,前景不容乐观。

未来展望:中国车出海,下一步怎么走?

我常问自己:中国品牌能一直这么猛吗?

短期看,优势仍在。我们在电池、电机、电控上有成本和技术双重优势,加上快速迭代能力,欧美车企短期内追不上。

但长期看,挑战不少。比如欧盟正在推进“碳关税”,未来高碳排车型可能被征税;再比如部分国家开始设“本地化生产”门槛,纯出口模式难以为继。

所以,下一步不是“卖车”,而是“建生态”。像比亚迪在泰国建厂,奇瑞在巴西设研发中心,都是正确方向。

比亚迪奇瑞大幅领先,哈弗进前五!6月汽车出口榜出炉-有驾

最后,聊聊我们作为消费者该怎么办?

看到国车出海这么猛,大家是不是都想支持一把?我理解这份情怀。

但我想说:支持国货没错,但更要理性选择。

买车是大事,别因为“它是国产”就冲动下单。问问自己:这车适合我的路况吗?售后方便吗?保值率如何?

比如你住在北方,常跑长途,那纯电车可能不如混动实在;如果你在东南亚,高温高湿,电池散热和车身防腐就得重点考察。

车,终究是工具。再炫的技术,也得落到“好开、省心、安全”这六个字上。

各位车友,看到哈弗冲到第五,比亚迪奇瑞断层领先,你们觉得哪款中国车最有希望成为“全球神车”?是元PLUS,还是瑞虎,或是坦克300?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老铁们,我每条评论都会看,有问必答。下次我打算去一趟比亚迪匈牙利工厂,看看他们的欧洲战略到底怎么玩,你们想看吗?

比亚迪奇瑞大幅领先,哈弗进前五!6月汽车出口榜出炉-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