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过,车市就像被按下了“加速键”。朋友圈里,有人晒出了特斯拉直降1万的订单截图;小区楼下,东风奕派的销售举着“限时特惠11.99万起”的广告牌挨家挨户发传单;就连平时不关注汽车的朋友都跑来问:“现在买车是不是最划算?”
这波“价格战”来得比往年更猛——从8万的锋兰达混动,到30万的小鹏G9;从续航650公里的纯电智己L6,到满油满电能跑1300公里的比亚迪秦L DM-i,电车和油车像是商量好了似的,齐刷刷亮出底牌。有人算过一笔账:如今买辆新能源车,光是免息政策和补贴就能省下两三万,相当于白送一部顶配手机。但在这片降价狂欢中,有人捡到漏,也有人踩了坑……
10万出头:混动“偷袭”燃油车
“以前觉得混动车是富人玩具,谁能想到现在比油车还便宜?”90后上班族小林,原本盯着本田思域和大众朗逸,结果在4S店转了一圈,最后开走了东风奕派007增程版。价格牌上11.99万元起步的数字让他直呼“真香”——这价格甚至比同配置的燃油车还低。
这台车藏着车企的“小心机”:纯电续航200公里,日常通勤完全不用加油;跑长途时,1.5L增程器又能化身“充电宝”,彻底告别续航焦虑。更绝的是,销售当场给他算账:“按一年开2万公里算,加油的钱能省下8000块,五年下来就是一台五菱宏光MINI!”
混动车的“偷袭”早有预兆。去年比亚迪把秦PLUS DM-i价格打到9.98万,直接让轩逸、朗逸的销量跌了15%。今年开年,吉利、长安、长城全都挤进10万级混动赛道。一位合资品牌销售私下吐槽:“现在卖燃油车就像推销黑白电视机,客户进门就问:你这车能充电不?”
---
15万档:纯电车的“智能陷阱”
如果说10万级战场拼的是省钱,15万区间比的则是“堆料”。小鹏MONA M03把激光雷达、无框车门、800V快充这些30万级配置,硬塞进14.99万的车里。销售话术很直接:“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特斯拉都没这速度!”
但科技感背后藏着“甜蜜的烦恼”。95后程序员阿杰冲着智能驾驶下单,结果发现小区地库的直角弯,车子死活识别不了;号称“90%道路覆盖”的自动驾驶,一到城中村就秒变“人工智障”。更扎心的是售后——他所在的三线城市,唯一的小鹏网点在50公里外。“换个零件要等两周,还不如家门口的修车摊方便。”
这恰恰是二线新能源品牌的尴尬:参数表上碾压合资车,实际体验却可能“翻车”。比如某新势力车型宣传的“L2级辅助驾驶”,实际只是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号称“超长续航”的电池,冬天直接打七折。一位车评人总结得好:“买新能源车就像开盲盒,配置高不等于好用。”
---
20万以上:降价容易,保值难
“去年30万买Model Y的人,现在肠子都悔青了。”特斯拉车主群里,这句话成了高频梗。今年以来,Model Y长续航版累计降了4.4万,相当于每天掉价120块。更让老车主破防的是,二手车商收车时直接砍价30%:“现在新车才26万,您这旧款最多18万。”
高端市场的降价更像一场“心理战”。极氪001官降3万,立刻引发老车主集体维权;蔚来一边推五年免息,一边被曝出“换电站成本过高,可能缩减服务”。就连BBA(奔驰、宝马、奥迪)的纯电车型也加入混战——某德系豪华品牌电车,指导价45万,实际成交价不到35万,销售自嘲:“这车不叫打折,叫打骨折。”
保值率成了最大的“隐形坑”。某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除了比亚迪和理想,其他新能源品牌三年保值率普遍低于60%。一位二手车商透露:“现在收电车就像炒股,上午报价,下午就可能暴跌。”
---
暗战背后:谁在赔本赚吆喝?
价格战打得火热,但车企真的赚钱吗?财报暴露了真相:特斯拉单车利润从6万跌到4万,蔚来、小鹏每卖一辆车亏2-3万,就连比亚迪的净利润率也仅有5%。一位产业链人士透露:“现在卖车就像超市促销——不图赚钱,就为清库存。”
更残酷的是行业洗牌。2023年至今,已有4家新势力车企宣布停工停产;某合资品牌4S店经理坦言:“燃油车销量每月下滑20%,再不转型只能关门。”反观头部玩家,比亚迪手握混动和纯电两条技术线,理想靠增程式拿下高端家庭用户,特斯拉则用降价逼退对手。一位投资人预测:“未来3年,60%的汽车品牌会消失。”
---
普通人该怎么选?
面对眼花缭乱的优惠,普通人想“捡漏”还得牢记三条法则:
1. 混动车优先看纯电续航
日常通勤能否当电车用,直接决定省油效果。比如比亚迪秦L DM-i纯电续航120公里,足够覆盖90%的市区场景;而某些号称“混动”的车型,纯电续航仅50公里,基本就是个“摆设”。
2. 别被“顶配”忽悠
激光雷达、空气悬架、鸥翼门……这些炫酷配置中看不中用。一位修车师傅吐槽:“某品牌激光雷达维修费2万8,够加三年油了!”家用车重点看电池质保、充电速度和售后网点。
3. 警惕“伪降价”
有的车企玩文字游戏——官降2万,但取消免费充电权益;有的4S店低价引流,到店才说“特价车已售罄”。切记白纸黑字写进合同,别信销售的口头承诺。
这场价格战或许才刚刚开始。随着碳酸锂价格暴跌、国六B标准实施,未来还会有更多“等等党”迎来胜利。但别忘了,车企不是慈善家——今天省下的钱,可能变成明天的维修费或贬值损失。买车终究是场理性游戏:你可以为性价比买单,但千万别为冲动买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