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句,12.5GWh到底算多吗?它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一年用电的储备量,这个量级放到储能圈,算“巨无霸”,但在特斯拉内部,人们只会说“还得加油”,毕竟马斯克的目标,永远不止这些。
今年6月20日,临港签了个大项目,40亿元投资,吉瓦时级的储能站直接落地,几家国企和特斯拉上海公司齐刷刷签字,外面下着雨,里面的领导轮流握手——谁也不想掉队,每个人都想在这个局里留下自己的名字。
“你们觉得能不能如期交付啊?”我问了现场一个工程师,他边翻资料边笑:“交付肯定没问题,就是加班多,家都快不认识了。”
Megapack这玩意,原本只卖给电网和大厂,去年说的“年产50GWh”也不是空投,2026年下半年就要开始发货,不少人盘算着,下一代产品是不是还能再便宜点,谁都想省点成本过冬。
拉斯维加斯,今年9月9日,RE+大会,特斯拉又秀了一波操作,Megapack 3、Megablock正式亮相,台下观众拍照的手没停过,有人说这玩意儿像个大号充电宝,实则一台能撑起小半个县城的“储能怪兽”。
新一代电芯,2.8L磷酸铁锂,这技术名词听起来挺高大上,说白了就是“安全、便宜”,从3.9MWh提升到5MWh,工程师称,能多装点就多装点,谁也不嫌电池多。
对了,散热舱结构也被砍掉一大堆,连接点从24个缩到3根母线排,现场装配直接提速,维修也方便了,前置检修门,打开能直接摸到接线端子,师傅们说:“以前得拆半天,现在一拉就开。”
Megablock更夸张,四个Megapack 3外加变压器和开关合体,成了“即插即用”,不用组装,拉来插上电就能用,工商业客户直呼“真香”,省下的人工和时间谁用谁知道。
单块20MWh,能用25年,循环上万次,往返效率91%,这些硬指标写在宣传册上,实际用起来,现场环境、气温、灰尘,都会拉点分,没什么产品是完美的,特斯拉也一样,偶尔还会有小毛病。
提一句,特斯拉说能20个工作日交付1GWh的系统,听起来像“流水线组装豆腐块”,但真到现场才发现,地面还要先处理,电缆得一根根拉,天公不作美还得等雨停,遇上重大节假日,工人请假,进度就慢没人能保证一切顺利。
每英亩248MWh的能源密度,这种数据写出来很唬人,不过工程师说,土地贵才逼出来这种玩法,谁都想多塞点东西,压缩成本,地皮省出来,能多赚点是点。
再说能源业务,今年上半年20GWh,同比增长48%,汽车卖得没那么快,但储能业务快得有点离谱,内部员工私下聊,“新能源这块,感觉才刚开头,老马也没想到能跑这么快。”
8月,有家叫伍德麦肯兹的机构发了份排名,特斯拉拿了15%的份额,阳光电源14%,去年还被人家甩在后面,今年就蹿上去了,行业内卷得厉害,谁也不敢松懈。
另有一个点,InfoLink八月给的2025上半年榜单,前五是阳光、Tesla、比亚迪、中车株洲和海博思创,关键词就俩字:“乱”和“卷”,美系企业表面风平浪静,其实都在憋招,随时准备反杀。
有行业分析师悄声说,“特斯拉储能能卷得这么快,主要靠集成度和效率,砍掉多余零部件,成本才下得来。”
“那你们怕不怕被别人追上?”我问。
他摇头:“怕啥,技术永远在升级,只要不躺平,总有活路。”
夜里十点,临港工厂还亮着灯,一个年轻的小哥刷着短视频,抽空回复女朋友消息,嘴里念叨:“今天又装了十几个大柜,年终奖是不是能多点?”
一切看起来都很顺,特斯拉储能像一台巨型机器,轰隆隆往前冲,但细看每个环节,都有些小瑕疵、小情绪,数据很亮,背后是汗水和压力。
2025年,储能行业火药味有点重,大家暗地里都在较劲,谁都不想掉队,谁都不服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没人敢打包票。
有些问题,像锂电池的自放电,始终没法彻底根治,表面风光,里头还有“隐火”,只是现在没人愿意多说。
行业大幕还没落下,故事刚刚开始,特斯拉能不能继续领跑,还是哪天被新玩家反超,谁也说不准。
回头看,这一年的数据、工厂、项目、排名都像一场场直播,观众在屏幕前刷着弹幕,等着下一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