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马,你脑海里浮现的是椰林树影,还是沙嗲飘香?嗯,往后或许还得加个“五菱电动车”。上汽通用五菱这回是要跟马来西亚的陈唱摩多(简称TCMH)牵手,在那儿攒新车了。这事儿,初听耳生,细品之下,却颇有嚼头。
你想哈,五菱,那可是妥妥的国民级“爆款制造机”。从“人民需要啥,咱就鼓捣啥”的slogan,到街头巷尾穿梭的宏光MINIEV,这牌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亲民,实惠。而TCMH,在马来西亚也算得上是老字号车企,自有其制造底蕴和经销渠道。这俩主儿凑一块儿,能捣鼓出啥新花样?
乍一看,这是笔寻常的商贸联姻,一方握有技术,一方把持渠道,珠联璧合,美滋滋。但抽丝剥茧,往深里探究,这背后莫不是酝酿着更大的盘算?
有人揣测,这是五菱玩儿了手“迂回战术”。毕竟,国内新能源车市已然杀成一片红海,比亚迪、特斯拉一众豪强,个个都是狠茬儿。与其在国内血拼到底,不如另辟蹊径,去东南亚蹚出一条新路。彼处市场对新能源车的需求正值井喷,但供给却略显滞后,五菱此时入局,恰能捷足先登,抢占滩头。
再者说了,这回的合作,五菱玩的是CKD模式,说白了就是把零件打包运过去,然后在当地组装。这招不仅能压缩成本,还能绕开一些贸易壁垒。啧啧,这步棋下得颇具匠心。
当然,也有人隐忧,五菱在马来西亚这地界儿,能不能混出个名堂。毕竟,文化沟壑、消费偏好等等,都是务必掂量的因素。况且,东南亚市场也并非一马平川,日系、韩系车企早就秣马厉兵,深耕多年,五菱想要杀出重围,怕是道阻且长。
就拿这回打头阵的五菱缤果EV来说,它在印尼市场卖得风生水起,累积产量突破14万辆。然鹅,印尼和马来西亚终归是两码事。印尼人口基数庞大,对价格锱铢必较,而马来西亚的消费者可能更看重品牌调性和产品格调。
此外,马来西亚的汽车政策也是一团乱麻。为了庇护本土汽车产业,政府竖起了不少藩篱。五菱想要稳扎稳打,顺利落地,还得跟当地官府打好交道,拿下各路批文。这可绝非易事。
与常情相悖的是,马来西亚的车市向来被宝腾(Proton)和第二国产车(Perodua)这两家本土品牌把持着话语权。外来户想要从中分羹,其难度系数可想而知。
话虽如此,五菱也并非毫无胜算。它的新能源技术,特别是那套小型电动车平台,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加之,它的价格攻势也甚是凌厉。倘若能将这两点优势发挥到极致,再结合马来西亚市场的特性,进行一些本土化改良,或许也能觅得一席之地。
平心而论,这次合作,于马来西亚而言,也算得上是一桩美事。它能引入前沿的新能源技术,助力当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而且,五菱在当地设厂,也能扩充就业,提振经济。
但这事儿,也得一分为二地看待。倘若五菱只是把马来西亚当成一个零件组装车间,而非真正地进行技术反哺和人才擢升,那对当地的长远发展,恐怕裨益甚微。
想当年,国内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对外资企业许下了诸多优渥条件。结果呢?有些外资企业只是来搂草打兔子,捞一笔就走,留下的,不过是污染和积重难返的产能。
是以,这回五菱和TCMH的携手,能否真正达成双赢,关键还在于双方的赤诚和智慧。冀望他们能真正地将合作落到实处,而非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
归根结底,这不单单是两家企业间的合作,更是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全球的一个缩影。五菱的成败,或许也预示着中国汽车的未来走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