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特斯拉,解雇马斯克!"当这辆抗议卡车驶过纽约曼哈顿时,谁曾想这位硅谷钢铁侠会陷入如此境地?特斯拉最新财报显示,一季度利润暴跌71%,创下"有史以来最糟糕表现"。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中那声意味深长的叹息,究竟藏着多少无奈?
数字触目惊心:71%暴跌背后的三重暴击
193.35亿美元的总营收中,汽车业务同比骤降19.6%;4.09亿美元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的14亿美元缩水超三分之二。更惊人的是,特斯拉在全球最大市场集体"失速":中国销量被比亚迪碾压,欧洲多国暴跌超50%,加州大本营也出现明显下滑。
财报将原因归结为"交付量下降、售价降低、汇率不利",但这套官方说辞难掩深层危机。Model Y产线改造确实影响产能,但消费者持币等待新款的同时,中国车企正以每月推新的速度蚕食市场。当比亚迪海豹在欧洲斩获"最受欢迎电动车"时,特斯拉的迭代速度已显疲态。
政治漩涡:马斯克的"右翼标签"代价
"每为特朗普捐1美元,就可能失去10个自由派客户。"《纽约时报》的评论道破天机。马斯克为特朗普连任豪掷25亿美元,其政府效率部(DOGE)的激进改革引发持续抗议。从硅谷到华尔街,越来越多中产阶层将特斯拉移出购物清单——这不是简单的产品选择,而是价值观投票。
更致命的是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特斯拉工厂依赖中墨进口零部件,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落下时,马斯克那句"关税决定权在总统手中"的无奈表态,暴露出企业家在政治博弈中的被动。当"美国优先"遇上"中国制造",夹在中间的跨国企业首当其冲。
十字路口的特斯拉:技术领袖还是政治棋子?
股价腰斩、市值蒸发6000亿,但特斯拉仍是全球市值最高车企。这种矛盾恰如马斯克本人的分裂形象:一边是创造商业奇迹的天才,一边是深陷政治泥潭的争议人物。投资者已用脚投票——82%的机构股东要求他彻底退出政府工作。
值得玩味的是,马斯克宣布5月起将政府工作时间缩减至每周1-2天。这个被解读为"妥协"的决定,实则暗含更大野心。当他在电话会议中强调"打击政府浪费至关重要"时,那个要殖民火星的梦想家,似乎正被华盛顿的权力游戏慢慢异化。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乔布斯当年被逐出苹果的教训犹在耳边:当创始人痴迷于"改变世界"的宏大叙事,往往最先牺牲的就是企业基本面。特斯拉需要的或许不是更多政治筹码,而是沉下心来再造一款划时代产品。毕竟在电动车这片红海里,唯有技术创新才是永恒的王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