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完猛士M817才明白,SUV的未来就是这种“双面性”

#猛士 M817 智野新旗舰#

试完猛士M817才明白,SUV的未来就是这种“双面性”-有驾

第一次在车展上见到猛士 M817 的实车时,很难不被它身上的矛盾感吸引 —— 硬朗的线条透着军工血统的粗犷,而车头激光雷达和流畅的屏幕又藏着智能科技的细腻。这种碰撞让人好奇:当硬派越野遇上智能系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款定于 8 月 17 日上市的新车,预售 32.99 万元起的价格,似乎在中高端市场投下了一颗试探性的石子,既想保留越野玩家追捧的硬核性能,又想接住城市用户对智能舒适的期待。

深入了解后发现,猛士 M817 最打动人的,正是这种 "铁血猛士" 与 "满血华为" 的混搭感。它没有为了智能牺牲越野本色,也没有因循守旧拒绝科技赋能。就像一个熟悉荒野生存的探险家突然带上了智能装备,既能在乱石堆里闯出道路,也能在城市车流中轻松穿梭,这种全场景适应力,或许正是当下很多车主想要的。

动力系统:平衡日常与越野需求

猛士 M817 搭载的插电混动系统,在实际驾驶中呈现出不错的动力表现。起步时由电机直接驱动,848N・m 的瞬时扭矩输出,带来较为轻盈的加速感受,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一款接近 3 吨重的车型。深踩油门时,1.5T 发动机与双电机会协同工作,配合较为默契,综合功率达 505kW,动力衔接平顺,从静止加速到 100km/h 的过程线性且有力。

在越野场景中,这套动力系统的优势更为明显。电机辅助带来的即时扭矩响应,让车辆在攀爬陡坡时,动力控制更加精准。在碎石路面上,动力系统的细腻输出允许驾驶者通过油门踏板精确控制车轮转速,从而减少打滑的可能性。即便电池电量较低,发动机与电机的配合仍能保持一定的动力响应,不会出现明显的动力下降。

公路行驶时,猛士 M817 的动力储备较为充足。80-120km/h 的中段加速依然有劲儿,超车时不需要降档等待。能量回收系统的调校偏向舒适,标准模式下几乎感觉不到拖拽感,强回收模式也做到了渐进可控,不会给人突兀的感觉。

这套动力系统在 NVH 方面的表现超出预期。纯电模式下,车内静谧性较好,能为驾乘人员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混动模式时,发动机介入产生的震动和噪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会对车内人员造成过多干扰。可以说,猛士 M817 的这套混动系统在日常驾驶的舒适性和越野场景的动力需求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续航与能耗:兼顾不同使用场景

猛士 M817 配备了宁德时代 31.7kWh 磷酸铁锂电池,在 WLTC 标准下纯电续航 110km(CLTC 标准下为 140km),CLTC 标准下综合续航能力达到 1300km。这样的续航数据,对于日常城市通勤或者长途自驾来说,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续航焦虑。

从能耗表现来看,WLTC 综合油耗 0.7L/100km 符合插混车型的普遍水平,而 7.24L/100km 的亏电油耗对于一款硬派 SUV 而言,处于相对合理的范围,在保证动力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用车成本。

充电方面,猛士 M817 的表现处于当前市场的主流水平。20%-80% 的快充时间为 0.25 小时,能满足用户快速补能的需求;4.3 小时的慢充时间则适合家用充电场景,用户可在夜间等时段为车辆充电。此外,6kW 的外放电功能(V2L/V2V)增强了车辆在户外的实用性,符合其越野定位,为露营、户外作业等场景提供电力支持。

试完猛士M817才明白,SUV的未来就是这种“双面性”-有驾

底盘结构与通过性能:适应多样路况

猛士 M817 采用前后双叉臂独立悬挂结构,这种设计在保证越野所需刚性的同时,也能提供相对稳定的公路行驶体验。基础版车型的底盘调校偏向均衡,既能应对非铺装路面的冲击,又不会让日常驾驶显得过于生硬,兼顾了越野和城市驾驶的需求。

Max 版配备的空气悬挂和整体主动转向系统,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适应能力。空气悬挂的高低可调功能增强了通过性,可根据不同路况调整车身高度,保障车辆在复杂地形中的通过能力;软硬调节则让车辆在舒适与运动之间找到更合适的状态,适应不同的驾驶场景。

实际驾驶中,空气悬挂在过滤细碎颠簸时表现细腻,能减少路面颠簸对车内的影响;面对较大起伏时,也能提供足够的支撑性,保持车身稳定。整体主动转向系统的加入,让这款尺寸不小的硬派 SUV 在弯道中更为灵活,低速转向时后轮的反向偏转减小了转弯半径,提升了城市通勤的便利性,在狭窄街道或停车场也能较好地操控。

猛士 M817 采用电动四驱系统并配备中央差速锁,为越野性能提供了硬件基础。标配的蠕行模式和多地形选择系统降低了复杂路况的操作难度,让越野新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复杂地形。100% 的爬坡度数据显示其应对极端坡道有一定能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电动四驱在持续高负荷状态下的表现,仍取决于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能力。

通过性参数呈现出差异化特点:Pro 版凭借 237mm 的离地间隙和 31° 的接近 / 离去角,在传统越野指标上有一定优势;Max 版虽然离地间隙稍低(228mm),但得益于主动转向系统,转弯半径缩减至 5.2 米,在狭窄地形中能提升机动性,两种版本各有侧重,满足不同用户对通过性的需求。

试完猛士M817才明白,SUV的未来就是这种“双面性”-有驾
试完猛士M817才明白,SUV的未来就是这种“双面性”-有驾

配置规划:差异化与实用性结合

猛士 M817 在配置上采用了差异化布局。Max 版独有的夜视系统、空气悬挂和整体主动转向,使其高端定位更为突出,能为追求高品质和高性能的用户提供更多选择;而丹拿 18 扬声器音响的标配,提升了车内的听觉体验。值得一提的是,Pro 版通过选装可以获得部分高配功能,这种灵活的配置方式为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提供了折中方案,让用户能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选择配置。

两款车型共享的智能配置有不少亮点,华为乾崑 ADS 4.0 辅助系统配合 192 线激光雷达,为高速 NOA 功能提供了硬件支持,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透明底盘、四区语音识别等实用功能的加入,体现了对日常使用场景的关注,让驾驶过程更轻松。车载冰箱、电吸门等配置提升了豪华感,但实际使用频率可能因用户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HarmonyOS 车机的搭载则保证了系统的流畅性,操作便捷,提供了较好的车机交互体验。

空间设计:充裕且灵活多变

猛士 M817 的车身尺寸为长宽高 5100×1998×1919mm(Max 版高 1899mm),3005mm 的轴距为车内提供了充裕的纵向空间,第二排乘客的腿部空间值得期待,能为驾乘人员带来较为舒适的乘坐体验。

储物能力方面,标准状态下 828L 的后备箱容积可以轻松容纳多个 28 寸行李箱,放倒第二排座椅后,装载空间扩展至 2112L,无论是婴儿车、高尔夫球包还是露营装备都能容纳,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储物需求。全车设计了包括门板、中控台在内的 18 处储物空间,前排中央扶手箱 8L 的容积和后排座椅下方的隐藏式储物格,为家庭用户提供了便利的收纳方式,让车内物品摆放更有序。

试完猛士M817才明白,SUV的未来就是这种“双面性”-有驾
试完猛士M817才明白,SUV的未来就是这种“双面性”-有驾

智能细节与功能延伸

猛士 M817 在智能化细节上引入了华为星闪钥匙技术,简化了传统钥匙的携带方式,但实际使用效果可能会受到手机兼容性的影响。哨兵模式的加入提高了停车时的安全性,不过这类功能对电量的消耗需要车主根据实际情况权衡使用。

选装配置的功能针对性较强,尤其是 2.5 吨拖挂资质为户外爱好者提供了更多可能,可以拖挂房车、游艇等设备,丰富了出行方式。备胎套装和畅享套装(电吸门 + 电动踏板)的配置逻辑各有侧重,前者满足硬派越野用户的基本需求,后者则更注重提升日常使用的便利性,用户可根据自身使用场景进行选择。

猛士 M817 搭载的东方鹰眼无人机系统,体现了硬派越野与智能科技的结合思路,其移动升降和动态跟飞功能在复杂地形侦察时较为实用,能帮助驾驶者提前了解前方路况,保障行车安全。后轮转向系统带来 20 度的转向角度,不仅实现了 5.2 米的最小转弯半径,其蟹行模式(斜向移动)在狭窄空间挪车时也很有用,让车辆在狭小空间内更灵活。3.5 米原地掉头半径的表现值得关注,这项通过后轮反转实现的功能,在极端越野环境下能提供一定的脱困帮助,增强了车辆的越野能力。

试完猛士M817才明白,SUV的未来就是这种“双面性”-有驾
试完猛士M817才明白,SUV的未来就是这种“双面性”-有驾

试完猛士 M817 的那天,夕阳刚好照在车身上,硬朗的轮廓柔和了许多。突然明白它的价值不在于颠覆什么,而在于融合 —— 让喜欢越野的人不必忍受粗糙,让习惯舒适的人也能去探索远方。32.99 万起的价格,或许正是这种平衡的体现。它不一定能让所有人满意,但对于那些既不想放弃诗和远方,又离不开柴米油盐的车主来说,这种 "双面性" 或许正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当硬派与智能不再对立,或许这就是 SUV 未来该有的样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