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人琢磨着买车,一看混动SUV,听说能省油还能环保,心里一合计:这不两全其美嘛。可真到查查资料,和实际车主聊一聊才知道,混动车这碗水,可没有看上去那么清澈。网上各种吐槽一搜一大把,有人说自己是被骗,有人说季节一变车就“变脸”,还有说电池寿命、保养、保险各有各的烦心事。到底混动车咋回事,咱听几个身边老哥说说他们的遭遇,顺便也给要买车的朋友提个醒。
先说身边的王哥,去年狠狠心,花了三十万在市区4S店提了台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平时觉得混动车开着又安静,省油效果也不错,可一到冬天,车的脾气马上变了样。记得有天零下十八度,他照常去接孩子,结果刚上车仪表盘上显示的纯电续航一下子从五十公里掉到了二十公里。早上刚出小区,纯电部分直接掉队,发动机只能“硬刚”,王哥盘算一下,这一趟路油耗直接蹿到每百公里9升,比他以前那个1.8排量的汽油车都费油。说到这里,他都苦笑:“省油省出花,油钱还多花一半。”
更扎心的是保养和维修。他那车的电池每隔几个月就得检查一次,要跑二十公里外的指定4S店,光路上来回折腾,又得加油又得堵车。每次保养算上工时费,一年下来多两千多块,比买纯电或汽油车都费劲。关键是售后点还不多,一旦出了问题,还得提前预约,等零件、排队,耽误事儿。
再看我表姐,去年新买了郊区别墅,小区没配充电桩,只能在商场偶尔凑个空位偷偷充一次电。她那混动车自打买回来,电池老是电量不够,一到长时间不开,健康度蹭蹭往下掉。前段时间出差半个月,车扔在自家车库,回来一查,电池健康度已经“跳水”——从98%掉到93%。去修车的师傅说,混动车电池放着不用比一直用还伤,这样用不了几年,换电池的钱足够多买几箱油。
关键是保险比油车贵。表姐这辆混动车,每年保费直接比燃油车贵四成。平时还觉得无所谓,可细算下来,这加出来的钱,足够普通小轿车一整年的加油量,每个月钱没省下来,反倒多出一堆杂七杂八的支出,总觉得有点事倍功半。
咱们小区旁边的老李也来现身说法。他在市中心住,家和公司的距离天天一手就能数出来,全程十公里。问他为啥非得买混动,老李说想着油便宜、续航长、还能绿牌,可买来就后悔。上下班路上交通天天堵,基本没机会跑纯电,电量经常用不完。堵车一多,发动机被迫启动,电池也白搭。每周为了充电,特地跑商场,比回家还远。算下来,买个小排量油车或纯电车反而更省心。特别是装不上家用充电桩,混动车的优势几乎等于零。
现实摆在眼前,混动车看起来“两头占便宜”,真到细算账,大多数人根本享受不到技术红利。你要是不经常郊区长途、家里充电设施不齐全,或者一年公里数压根不高,混动就是个鸡肋;开在北方大冬天,低温一来电池跟着“打蔫”,比油车还费钱。眼看着电池养护、保险、补能的麻烦事,天天都能和你碰面。
追本溯源,大部分混动车的“省油、省钱”只是理想情况,日常驾驶条件稍微复杂点儿,数据全靠掐指一算。特别一到冬天,低温下锂电池活力大降,电池衰减比蚂蚁啃桌腿还快,油耗蹦高,谁也没见着省下几块钱。还有每次要回“官方”4S保养的行程,那可不是谁都有闲工夫去跑的。再加上现阶段充电桩覆盖率,城里勉强够用,郊区和老旧小区基本靠抢,连夜排队也拿不下一个空位。碰上停电或设备坏了,车主不是上火,就是干脆打退堂鼓。
不少人一冲动买了混动,想当然地按燃油车的用法开,结果发现“带电”不是给你白省钱的:电池闲着也是耗,闲置时间一长,健康度叮铃咣当直见底;短途频繁启停,发动机只能跟着熬,油耗实实在在多花一笔。车子买回家,本想省钱,最后啥都没省下,还得操心电池、保险、维修,成了“买椟还珠”。
其实混动车最适合的,是那种家里有固定充电桩、城市之间经常自驾的用户,比如每天固定通勤30-60公里,周末再有点小长途,定期能充上电;否则,不如买燃油车踏实得多。对于一年用车公里数没过万、北方住、家里没地装桩、每年得回老家冻上一两个月的朋友来说,混动车和你一见面,就成了麻烦精,油和电都省不下啥。
很多销售看你坐在展厅,就各种描绘“绿色出行”、“低碳环保”,再加个“补贴新趋势”,说得你心花怒放。可你自己得算算账:家离公司多远,小区和公司有没有充电桩,4S店近不近,冬天长时间不不用车电池会不会掉电,买保险贵多少。别等车到手了,发现钱包比以前都瘦。
一句话,那些宣传里没说的成本,最后买单的还是你自己。想省心,想省钱,先过好自己那道坎。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