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油耗控制技术的进化始终是行业前行的核心动力。从早期机械优化到新能源技术爆发,每一次突破都推动着汽车能耗降低。透过 "全球汽车油耗进化榜",既能回望百年技术变迁,更能见证比亚迪 DM 技术如何改写行业标准。
百年技术迭代:从机械优化到混动革命
1932 年,雪佛兰 Confederate 搭载手动变速箱,以 20L/100km 的油耗开启机械效率优化时代。此后半个多世纪,全球车企接力突破:1954 年奔驰 300SL 用缸内直喷将油耗降至 17L;1962 年通用首款涡轮增压车型 Oldsmobile Jetfire 优化至 16.6L;1971 年保时捷 911 Turbo 实现涡轮增压量产,油耗达 14L;1980 年阿尔法・罗密欧 Spyder 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降至 11.4L;1993 年马自达 Millenia 的米勒循环技术将油耗压至8.7L。
(马自达 Millenia)
(丰田第一代普锐斯)
(丰田卡罗拉双擎)
(比亚迪秦L)
(比亚迪海豹06DM-i)
1997 年,丰田普锐斯以 5.9L/100km 的突破性成绩,让混动系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从美国到德国再到日本,全球车企的技术接力,勾勒出汽车能耗持续下降的清晰轨迹。
比亚迪 DM 技术:16 年跨越式接棒
进入新能源时代,中国比亚迪接过技术接力棒,DM 技术 16 年间实现跨越式进化:
2008 年第一代 DM 技术(F3DM)作为全球首款插混轿车,油耗 10.7L/100km,开启自主探索;
2013 年第二代 DM 技术将油耗降至 5.9L,追平同期丰田普锐斯;
2018 年第三代 DM 技术优化至 4.3L;
2021 年第四代 DM-i(秦 PLUS)以 3.8L 亏电油耗实现反超;
2024 年第五代 DM 技术(秦 L DM-i & 海豹 06DM-i)更以 2.9L/100km 的亏电油耗,成为全球油耗最低量产车型,完成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蜕变。
技术破局:重构插混技术逻辑
比亚迪的突破,源于对技术路径的颠覆性重构。与日系混动(丰田 THS、本田 i-MMD)侧重 "油电协同" 的燃油车优化思路不同,DM 技术从诞生就定义 "插混 = 可油可电的电动车"。
第五代 DM 技术构建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插混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全球最高 46.06%,EHS 电混系统综合效率 92%,插混专用刀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15.9%。全领域技术突破,让比亚迪从技术追随者跃升为全球插混标准制定者。
行业引领:重塑全球市场格局
如今,比亚迪以 2.9L/100km 的亏电油耗霸榜全球,更在市场端形成绝对优势:累计超 360 万辆插混车型销量,中国每 2 辆插混就有 1 辆是比亚迪,全球每 4 辆插混中 3 辆来自中国品牌。
从 1932 年的 20L 到 2024 年的 2.9L,全球汽车油耗进化史见证着技术迭代的力量。比亚迪 DM 技术的持续霸榜,不仅是 "技术为王" 理念的实证,更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已站在全球新能源技术的最前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