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核心指标,那增长势头可真不少见。营收第一次突破了1500亿大关,达到1503亿元,和去年同期比涨了27%。更难得的是,这五年下来,营收涨了234%,相当于五年里翻了不止一倍,这样的增长速度在行业里可不一般。
利润方面有点意思,归母净利93亿元,同比降了14%,但要是把汇兑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去掉,核心利润有66.6亿元,居然激增了102%,这说明利润结构在往好里变。手里的钱也很充足,总现金储备588亿元,经营现金流净额150亿元,有这么厚实的“家底”,后续发展也更有底气。
销量和市占率也跟着往上走。总销量140.9万辆,同比涨了47%,市占率第一次超过10%,这意味着路上每10辆车里,就可能有1辆是吉利,这样的存在感可不低。撑起销量的主力是新能源,卖了72.5万辆,同比涨了126%,渗透率达到51.5%,也就是说卖的车一半以上都是新能源,这步子可比不少同行迈得大。高端品牌也没掉链子,极氪卖了9.1万辆,是豪华纯电里增速最快的;领克卖了15.4万辆,保值率54.58%,看来消费者对这些高端车也挺买账。
再说说盈利质量,毛利率的韧性让人意外。毛利率16.4%,同比就降了0.3个百分点,对比零跑14.1%的毛利率,这水平在行业里算不错的。为啥能稳住?成本管控立了功,全域AI技术派上了用场,降本增效效果明显,就像星睿智算中心,算力都提升到23.5EFLOPS了,技术成了降本的好帮手。
单价和品牌溢价之间也在相互影响。主品牌的均价是9.55万元,这是受销量驱动有所下降;但极氪和领克组成的高端矩阵,单车均价能到18.28万元,一拉一降之间,也能看出品牌在慢慢往上走。
支撑这些成绩的,是技术和全球化这两个“引擎”。新能源技术上有不少硬家伙,神盾金砖电池通过了36项极限安全测试,超充技术也落地了,安全感和充电效率都有保障。混动技术也不含糊,雷神AI电混发动机的热效率是行业第一,开起来省油又有劲,这不正是消费者想要的吗?
全球化布局也有了新变化。出口18.4万辆,其中新能源出口涨了146%,卖到了85个国家,版图越扩越大。本地化产能也有突破,埃及工厂投产了,印尼工厂也开始试产,在当地造当地卖,效率肯定更高。高端车出海也成了标杆,极氪在香港是豪华车销冠,在哈萨克斯坦又是纯电销量第一,在海外也打出了名气。
说到财务健康度,负债情况得客观看。总负债1820亿元,负债率66.4%,同比涨了6.7个百分点。但这负债不能一概而论,里面分了两种,一种是战略投入负债,像研发和全球化投入,银行贷款就增了160亿;另一种是经营扩张负债,应付账款增了255亿,这是因为供应链规模扩大了,都是为了发展花的钱。和同行比,这负债率比比亚迪的70.7%、蔚来的87.5%都低,就是比特斯拉的39.7%高些,整体还在合理范围里。
看向未来,300万辆的目标有三个支撑点。产品上,下半年要投放5款全新新能源车型,选择更多了;技术上,FlymeAuto智能座舱要服务百万用户,千里浩瀚智驾系统也要量产,开车体验能更智能;ESG战略上,碳减排比2020年降了23.5%,还规划了2045年碳中和的路线,既顾着发展也顾着环保。
从这份中期业绩能看出,吉利正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质量。新能源渗透率超50%后,盈利模型得重新构建,而长期来看,技术全球化输出能力是关键,就像特斯拉那样,把技术变成能走遍全球的硬实力。吉利这一步步走得扎实,未来的路值得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