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比亚迪!出口百万辆,最低调汽车企业闷声发财

段子手尹同跃是不是又搞出了个新梗啊?

有人说奇瑞汽车又胆小又怂?哎呦喂,别信啊,这都是谣言!

自嘲的尹同跃不仅调侃自个儿企业有点怕事,还挺大方地承认自己跟着市场混也做了点错事。

就在奇瑞准备冲击港股IPO的关键时刻,尹同跃居然在论坛上反思起自家的错误,不怕事还挺坦率。接着他又表示要起模范作用,不再沉迷于价格大战,而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品质。

超越比亚迪!出口百万辆,最低调汽车企业闷声发财-有驾

他说话这么真诚又直接,倒没招来同行的嘲讽,反倒赢得了大家认可。

为什么开年的车企大战还那么热闹,到了现在反而渐渐平息了呢?奇瑞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什么也不再拼速度了?难不成他们真的这么有底气?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窝囊版”奇瑞上线了,尹同跃在论坛上还说,不要让别人嫌弃自己。

为什么之前勇敢迎战价格大战、积极拼劲的奇瑞,如今变得格外谨慎呢?还记得,今年7月上旬,奇瑞刚刚成立了国内的核心业务事业群。

设有四大部门,专门负责奇瑞品牌矩阵的管理。奇瑞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虽说不及部分同行那么高,喜欢它的铁杆用户却也着实不少。

超越比亚迪!出口百万辆,最低调汽车企业闷声发财-有驾

2003年,奇瑞推出了家庭版小轿车QQ,一下子成了不少国内中低收入家庭的心头好。这款车价格实在,品质靠得住,刚上市没多久,销售额就冲到了80亿元。

这样的成绩让奇瑞意识到国内市场里刚性需求还挺大的。不过,在海外市场上的表现算是优势所在,想要在国内市占率上有所突破,就得再努力一些。对于国内市场,尹同跃显得更为谨慎。

保持低调、稳扎稳打才是奇瑞冲刺IPO的关键保障。要是因为竞争激烈惹恼了别人,不仅对品牌不利,还可能招惹对手的反击。

奇瑞要想更上一层楼,得在市场里守住良性竞争这条底线才行。

超越比亚迪!出口百万辆,最低调汽车企业闷声发财-有驾

虽说奇瑞总喜欢给自己贴点“胆小怕事”的标签,可到了“见真章”的时候,他们从不马虎。到了2025年上半年,奇瑞汽车光出口就搞了近55万辆,轻轻松松站稳了行业的前排座位。

在俄罗斯的街头,到处都能看到奇瑞车,巴西等地也是奇瑞的“地盘”。在尹同跃的带领下,奇瑞用了二十来年时间,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变成了国际闻名的汽车巨头。

2024年,奇瑞的营收已经跑到了2500亿元以上,整个控股体系合起来,收入更是达到了4800亿元。说它是大赢家,一点毛病都没有。

尹同跃咋就能弄出这么大的动静,让一家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本地小厂子,二十年不到就混成全国人尽皆知的汽车大佬,真是有点门道在里头啊。

说白了,故事还得从安徽芜湖那会儿纺织厂慢慢不景气说起,差不多是上世纪90年代末,芜湖搞产业换道,眼光锁定了曾经在一汽混得挺有名的工程师,直接请来了尹同跃接手。

经过反复思量,尹同跃最终选择放弃一汽的光明大道,转而走上一条为家乡打造国有汽车品牌、充满未知的新路子。

超越比亚迪!出口百万辆,最低调汽车企业闷声发财-有驾

团队刚拉起来那会儿,尹同跃一看,除了那30万建厂的钱,别的啥也不沾边,人才、技术统统缺席,真就是白手起家。他这人死犟死犟的,愣是一点都不虚。

甚至还放话说,“干不成,就跳长江”。

为了招人,尹同跃也从老东家挖了不少技术员,再加上政府的投资,尹同跃就这么顺利搞起了个不算大的汽车厂子。

为了啃下技术这块硬骨头,把发动机核心技术攥在手里,尹同跃干脆解散了原先那个松散的国外小团队,折腾了差不多两年,总算让奇瑞有了自家研发造出的第一台发动机。

关键技术攻破之后,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这也意味着中国人终于可以自主制造汽车,不再得靠外国的技术啦。到了2000年,奇瑞终于成功研发出自己的第一辆整车,风云000001。

虽然这辆车是东拼西凑拼凑出来的,零件也是四处淘的,不过奇瑞也算是迈出了从无到有的一步,真正建立了自己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自主生产整车的能力。

超越比亚迪!出口百万辆,最低调汽车企业闷声发财-有驾

2001年,奇瑞名义上归在上汽旗下后,正式闯进了市场。上汽当初给了5000辆的销售指标,结果最终汽车卖出去差不多有3万辆,销售额也冲到了快20亿元。

这波销量也让奇瑞撞上了新的市场机遇,叙利亚有个商人正好瞄上了奇瑞造的风云轿车,立马决定把这款车带回自己国家销售。

一开始,尹同跃以为人家是闹着玩的,随口给了个高价,结果没料到对方动真格。就这样,风云轿车跟着叙利亚这位车商,头一回踏上海外市场。

尹同跃瞧着出口这事挺顺利,索性把国际市场列成了奇瑞要着重突破的头号目标。

2003年,奇瑞跟伊朗SKT公司合作,在那边搞起了自个儿能拼整车的工厂,这还是奇瑞头一回在国外建制造基地呢。国内这边,奇瑞QQ一亮相,名气一下子就打出去了。

这个时候,上汽想多掌握点奇瑞的控制权,提出了增资的要求。不过,奇瑞那会儿已经具备了自主发展的本事,不打算再依附在别人的羽翼下了。

超越比亚迪!出口百万辆,最低调汽车企业闷声发财-有驾

2003年9月,奇瑞和上汽分开,各走各的路,开始了自主发展的旅程。

到2007年,奇瑞顺利售出了第一百万辆车,这意味着奇瑞汽车厂实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奇瑞品牌的销量一直稳居自主品牌的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2020年开始,奇瑞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候,国际市场从03年只有一个工厂,到2023年已经增加到了十个工厂。奇瑞的毛利率也跑到15.9%。

2023年,奇瑞海外销量增长幅度大概在30%左右。到了2024年,出口的势头突然就慢了许多,增长率跌到了个位数,这落差着实让人有点意外。

超越比亚迪!出口百万辆,最低调汽车企业闷声发财-有驾

这也跟尹同跃在汽车论坛上强调的“不再拼价格,要注重品质”的倡议有关。奇瑞汽车厂从此不再单纯追求销量,而是把重点转向研发创新和产品质量上,这一变动还真让人觉得挺有意思的。

在产品上市的关键节点上,能够放慢冲销量的脚步,奇瑞这事儿还真需要点胆量才行。

不过,最近这些年奇瑞的出色销售表现,也让它变得更有底气啦。2023年,奇瑞每个月的销量都超过20万,到了2024年,它的同比增长率接近40%。

2025年上半年,奇瑞光出口就卖出去了54.8万辆,妥妥的销量王者。而全球范围来看,奇瑞的用户人数已经攒到了1700万。这么大一波用户和亮眼的销售数字,确实让奇瑞信心满满。

超越比亚迪!出口百万辆,最低调汽车企业闷声发财-有驾

其实,喊着“反内卷”、不参与价格战,也不代表新车上市就没优势。在现如今的市场,有些企业光顾着掀价格,一味拼低价,反倒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咋办嘛,质量做好点,创新走前面,企业自然能稳当地活下去。

像奇瑞主动放弃无序的竞争行为,这样的举动,不光给其他车企树个榜样,让大家有信心去“反内卷”,也有助于让整个市场氛围变得更加规范、健康,这样一来,对奇瑞自身的发展也会更有利。

这次奇瑞IPO能不能一帆风顺,关键还是看后续它们怎么拼搏,能不能把海外和国内市场的通道都铺开。咱们都期待奇瑞能来个焕然一新的华丽蜕变。

#AIGC热点大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