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赚4200亿,中国车企引领资本潮流,IPO之王实力登顶

奇瑞要上港股了,3700多亿营收、114万辆出口,这次真不是吹的

核心事实摆着,奇瑞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年营收接近2700亿元,年销量超260万辆,出口114万辆,连续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史上最大规模中国车企IPO之一,听着就热闹。

爆赚4200亿,中国车企引领资本潮流,IPO之王实力登顶-有驾

说到历史,别忘了奇瑞2003年的QQ,那车像神一样进了寻常百姓家,街坊巷尾都能聊上两句,这车把合资品牌的脸都给懵了,很多人第一次觉得“国产也能行”,那阵子谁家有个QQ就是人面子,销量数据像是某种时代信仰。

现在赌注是更大了,奇瑞凭着新能源和海外市场把生意做起来,2022年到2024年营收从926亿猛增到2698亿,净利润也从58亿涨到143亿,2025年第一季度继续增长,表面上数据漂亮得让人想唱赞歌,但工厂、供应链、渠道上那些被压榨的环节也在发出呻吟。

员工吐槽像市场里吵嚷的声音,有人说加班成常态,基层压力山大,研发人手不够,交付就被催,有人说海外市场开得猛,但海外服务体系跟不上,车主在国外的抱怨常被公司内部当作“正常波动”处理,员工和经销商之间也有裂痕,分配和返点的问题在群里天天吵。

爆赚4200亿,中国车企引领资本潮流,IPO之王实力登顶-有驾

网友们也不放过这好戏,梗图一出就是“奇瑞奇瑞,修车排队”这样当年的梗被翻出来,又被新粉丝拿去自嘲和反嘲,社交平台上既有“恭喜奇瑞走出去”的祝福,也有“上市了别忘了修车”的冷嘲热讽,声音杂乱但真实。

行业的今昔对比扎心,早年是信仰式玩法,厂商靠国民车型、低价入门圈住用户,大家相信品牌能陪着走多年,结果现在变成了付费套餐式的消费,新能源车辆加服务捆绑、终身保养、OTA升级,要么买整套,要么你就被边缘化,老车主感叹“当年买的是车,现在买的是服务合同”。

数字太扎眼,单看出口,2024年114万辆,2025年前八月近80万辆,单月出口破12万辆,累计出口突破500万辆,这些数字在车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海外市场接单量大、对外合作广,但也意味着售后压力、运营成本、合规风险都一齐往外涌。

爆赚4200亿,中国车企引领资本潮流,IPO之王实力登顶-有驾

政策这条线不能不提,《价格法修正草案》和其他监管信号在下发,监管层在盯着消费、价格、合规的底线,市场上有人担心一旦监管更严,补贴和价格策略被限制,原先的利润空间就被挤压,这种上头有管,下头还在疯狂扩张的张力,让人既看热闹又怕被波及。

经销商和二级市场的焦虑同样明显,一线经销商抱怨库存压力大,促销不断,终端毛利被挤压,资金周转成了常态,而消费者一边被新车型和补贴吸引,一边被复杂的金融方案搞得头大,买车像买手机套餐,想清楚的人倒不多。

海外经销的故事更像电视剧,欧洲市场上半年3万辆,同比增幅惊人,几倍增长的背后是经销网络铺设的狂奔,物流、关税、认证、当地政策每一样都要花钱,海外用户超530万意味着喜忧参半,用户增长快意味着售后服务、质保成本也跟着增长。

爆赚4200亿,中国车企引领资本潮流,IPO之王实力登顶-有驾

媒体和分析师这阵子忙活,一边拿数据做表演,一边在讨论“这是不是中国车企走向世界的标志”,很多人把奇瑞和比亚迪、吉利放在一起比,未来说不定能成为第三家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车企,这话听着带劲,但也像是把未来赌注押在一串数字上。

普通老百姓看见的是真实的街头画面,修车行门口排队还在,二手车市场上奇瑞车型打着折,买新车的被销售忽悠去签各种套餐,朋友圈里有人晒新R7,有人晒排队等配件的截图,这样的两极画面说明了问题,出海成功不等于本地服务零负担。

给普通人的活路必须实在,一是买车前多问三件事:保修范围、海外配件保障、OTA更新策略,这三点能帮你避开大多数售后坑,二是留存购车合同、维修记录、保修卡,遇到问题要有证据,三是加入本地车友群,信息和维权力量在群里能聚合一部分支持。

爆赚4200亿,中国车企引领资本潮流,IPO之王实力登顶-有驾

另一条活路是关注金融条款,别轻易签高利率分期,分清厂家补贴和销售补贴的差别,别被“零首付”“超低月供”两眼一抹黑,回头算总价,明白你几年后要付给谁钱,谁负责维修,谁负责换电池或电机。

奇瑞这次冲资本市场,是公司往前走的通道,但街坊里那句“这坑我熟人也能踩”不是没道理,过去的辉煌和今天的扩张同时摆在眼前,谁能把售后、治理和扩张的平衡做稳,说不定就能把这出戏演成真正的赢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