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高阶智驾发布引发行业新内卷,智能体验与硬核配置究竟能否承载用户期待

你说现在买车,谁还在拼马力、比油耗啊?大家都在聊智驾、聊激光雷达、聊那点神乎其神的高科技配置。

但别说,有些车企真敢玩花活。这不,问界M7高阶智驾新品一亮相,各路网友立马炸了锅。

诶,这新鲜玩意到底咋样?它的那些摄像头、雷达是真的黑科技,还是变着花样吆喝?咱今天就来掰扯掰扯,别急,车圈的实锤打假时间到了。

先大致扫两眼库存新闻,官方透露的问界M7高阶版,啥突破点、啥“幸福旗舰”,说起来一个比一个高大上。

但问题来了,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这碗饭,好吃的人太多,卷得头都大了。

问界M7高阶智驾发布引发行业新内卷,智能体验与硬核配置究竟能否承载用户期待-有驾

问界M7这次猛砸激光雷达,前面来一颗192线的高精度雷达,后面又上固态雷达,五颗4D毫米波凑矩阵,摄像头、超声波雷达一堆数下来都快凑够三国杀里的人物卡了。

这些堆料的背后,是高阶智驾的“拳头”配置,还是车企宣传的新瓶装老酒?你是不是也有点下意识地质疑——这些数字,真的能打吗?

说到底,“高阶智驾”最核心的那句话,还是体验到底像不像人。

产品经理在自家微博上大肆表白,说体验后觉得“类人”,就好像老司机灵魂附体。

嗯,这话听着确实撩人,尤其是那“泊车图层、导航地图整合”,想象一下,开车到商场直接看见哪儿有车位,立马输入目的地,满眼都是未来出行的感觉。

说真心话,这操作逻辑倒是很舒服,要是真能做到100%反馈,那咱跑趟商场、公司、医院都得省两年寿命不止。

但是,大家别光盯着炫目的前端操作,仔细回味下官方的雷达科普:

4D毫米波雷达?啥新名词,问界解释说这货跟老式比多了一维——能看“垂直”高度。

你看过去,以前检测只能知道前方东西有多远、有多快,现在还能知道悬空与否,桥梁、标志牌、井盖啥的都能分辨。

理论上,这种技术在“下雨下雾刮沙尘”的时候,应该比摄像头强一截,AEB主动刹车在极端天气才真正靠谱。

不过别急,这世界没啥绝对全能王,毫米波也有失灵的时候,万一电磁环境复杂、前面堆太多铁板,灵敏度真就掉线。

所以堆传感器确实能提升冗余度,有备无患,遇见极端场景可能多半稳得住。

讲到这里不得不插一句,自动驾驶“全能”永远在画个大饼,车企每一波新升级都号称“史上最智能”、“行业首创”,雷达数量、种类愈加花哨。

有句话说得好,数据堆出来的安全感,总归还是得真家伙上线后实际测试来讲话。

咱可以认认真真扒一扒这次问界M7的技术栈。

据说3个4D毫米波雷达前面一字排开,后面还撒俩,为的就是矩阵式侦测,躲障碍、识别幽灵飞车、Cut in插队都更从容——嘿,老司机们,有没有一种“车载蜘蛛感应器”觉着?

技术宅们关心的舱内激光也很有意思,这货据说是“行业首发”,结合室内设计,不但隐藏得巧,还能高铁式探查车内细节。

比如夜间疾驰,路上30公分高的小障碍物都能实时监测,时速100迈也能说刹就刹,这听着就有内味了。

问界M7高阶智驾发布引发行业新内卷,智能体验与硬核配置究竟能否承载用户期待-有驾

不过,说回现实,这些高阶传感器堆满全车,最终考验的,是硬件和软件的磨合。

单调一门硬件没啥用,最终还是要看算法到底够不够聪明,在实际路况下打不打得过人脑。

自动驾驶这事,说白了是用海量数据磨出经验,谁的套路深,谁才敢在复杂道路撒欢飞奔。

说到驾驶体验,“幸福旗舰”这词真有点画蛇添足,不过也勉强能理解咱传统喷子的“挑刺”。

新问界M7主打空间、平台、安全通通更新迭代,车身尺寸5080mm堪比大块头,轴距又够长,满载一家三口外加几箱行李都不是事。

电池方面,甭管你偏油还是偏电,全系宁德时代加持。

增程版能选37度电或者53度电组合,续航直接拉到1600公里+,油耗报出6.5L;

纯电版本就直接莽上100度电,700公里以上浑身是劲,拖家带口不用担心趴窝。

问界M7高阶智驾发布引发行业新内卷,智能体验与硬核配置究竟能否承载用户期待-有驾
问界M7高阶智驾发布引发行业新内卷,智能体验与硬核配置究竟能否承载用户期待-有驾

这个续航、动力的基础“兜底”解了大家补能焦虑,至少让消费者心理防线不至于崩。

其实吧,现在的智能汽车拼的不只是堆料和数据,太多玩家都搞“你有的我有,你没有的我还得拉新”。

问界这次高阶版本的宣传眼看着也没逃脱,“摄像头雷达一肩挑”,但咱心里总觉得,行业大趋势还是在深度打通软硬件,这种产品能力,核心是谁能先打磨出理想的协同感。

余承东在新品发布会上倒是说得明白,这代M7全方面升级,主打智能鸿蒙平台,智能互联全覆盖,很想走一个既安全又有乐趣的路线。

新车还没上市,噱头已经吊足胃口,反正9月4日开放小订,23号深圳见,届时准车主恐怕早就摩拳擦掌。

等官方内饰舒适性配置信息一公布,估计大家又要掀一次“配置选择恐惧症”。

往年类似新车上市,配置未敲定之前,准车主们都会在群里互相打听:标配和选配到底差在哪儿,到底该选内饰豪华还是选智能驾驶。

说句心里话,这两年自动驾驶的期待值给拉得杆高,大家见怪不怪,个个都等着真香一击——奈何现在市面上的智驾,真能“放飞自我”的还没几个。

网友们很有一说一,有钱当然得全部武装,资金有限理性消费。谁也不想买来新车开半年,结果系统掉帧、雷达误报,瞬间变成“智障”驾驶。

同时,官方信息也反复强调,新车的很多“细节未定”,产品经理还挤牙膏似的慢慢放料。

说不急那是假话,懂车帝们都知道,真正的购车决策永远不是单靠宣传片,而是靠实实在在的试驾体验和售后系统说话。

行业竞争内卷到这样的地步,问界其实也要顶大压力。

身旁就有一堆友商虎视眈眈,个个都想抢高端纯电、智驾赛道头部位置。

一旦产品有短板,口碑反扑就比啥都快。

外界对此次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和实际体验必然还会打个大大的问号。

产品经理虽然体验了,但终归是自己人发声。

对于准车主来说,还是需要等等更多普通用户路测、第三方测评,甚至需要再观察网络上的“大佬车评人”们公允点评。

如果一切如宣传那般顺畅,就真的要给国产智能汽车点个大大的赞。

但如果出现实际体验拉胯的情况,PR稿吹再多牛也没用,嘴再甜都收不回来用户的反感。

问界M7的此次尝试,不管成败,至少把智能汽车“堆料军备竞赛”拉升了一格。

咱们消费者,最多在信息轰炸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静等真玩家跑出大分。

对比往年竞品,你会发现行业进化越来越离不开用户真实反哺,谁能够多听点吐槽、及时迭代,谁有望占得先机。

总结下来,这次新问界M7高配版,一边秀技术肌肉,一边做消费者预热铺垫,噱头十足。

不过汽车的“幸福感”,究竟是被多少颗雷达和摄像头堆出来的?

还是说,最终还要靠软硬件磨合、日常体验获得?

谁能留下来,谁能真实打动用户,还得现实说了算。

你又怎么看智能汽车这股风潮?一起聊聊,智驾军备大战,你愿意买单吗?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