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开上新能源电车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这绿色的牌照不仅代表着环保和新潮,也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用车生活。
大伙儿提了新车,心里头高兴,对这车里的“大心脏”——那块价值不菲的动力电池,自然是爱护有加。
很多人都觉得,充电嘛,就跟给手机充电一样,必须得看到那个100%的标志才算踏实,不然总感觉亏了点啥,生怕半路上趴窝。
这种想法咱们都能理解,毕竟谁也不想体验一把“里程焦虑”。
但是,咱们今天得好好聊聊,这种每次都追求“满血复活”的充电习惯,从长远来看,可能并不是对电池最好的爱护方式。
实际上,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恰恰是决定了您这块电池能不能多用上好几年的关键,这些门道,很多资深工程师都懂,但往往不会写在说明书的最显眼位置。
咱们先来说说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日常通勤充电到底该充多少。
对于绝大多数车主来说,每天上下班、接送孩子、买个菜,实际跑的里程可能也就几十公里。
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每天都把电量顶到100%。
一个普遍被业内认可的黄金法则是,日常使用,把电量充到80%到90%之间就足够了,尤其是对于那些使用三元锂电池的车型,这一点更为重要。
为什么呢?
咱们可以打个比方,电池充电的过程,就像是往一个气球里吹气。
吹到80%的时候,气球还有弹性,很轻松。
但如果你非要使劲往里吹,想让它达到极限,那气球壁就会被绷得非常紧,时刻处在高压状态下,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可能破裂。
电池也是一个道理,长期让它处于90%以上的高电量状态,电池内部的化学材料会一直处在一种高度活跃和紧张的状态,这会加速正极材料的氧化分解和电解液的消耗,导致电池的活性物质减少,容量下降得更快。
简单说,就是让它“过劳肥”,长期下来,电池的寿命自然会打折扣。
所以,日常通勤,充到八九成,随用随充,对电池来说是一种更温和、更健康的“养生”模式。
那么,开磷酸铁锂电池车型,比如现在很多比亚迪车主的朋友们,是不是就可以不讲究这些了呢?
确实,磷酸铁锂电池在稳定性和耐用性上要更好一些,对充满电的“高压”没那么敏感。
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特点。
磷酸铁锂电池有一个“电压平台期”,就是说它在20%到80%这个巨大的电量区间里,电压变化非常小。
这就给电池管理系统(BMS)出了个难题,它很难通过电压来精确判断到底还剩多少电,有时候就会出现“电量虚标”的情况。
为了让这个“管家”能把账算准,磷酸铁锂电池确实需要定期进行一次完整的充电,比如开到比较低的电量,再用慢充把它完全充满到100%。
这个过程相当于一次校准,让BMS重新认识一下“0”和“100”在哪里。
但这应该是一种定期的维护,比如一两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做一次就行了,而不是每天都必须这么做。
在两次校准之间,日常使用依然遵循浅充浅放的原则,对延长电池整体的循环寿命是有益的。
说完了日常,咱们再聊聊跑长途这个特殊情况。
要出远门,心里肯定希望续航越长越好。
这时候的策略就要分两步走。
出发前的一天晚上,最好是利用家里的慢充桩,花上一个晚上的时间,用最温柔的电流把电池安安稳稳地充到100%。
这能保证你带着最饱满的状态出发,最大化你的初始续航里程。
但是,一旦上了高速,在服务区的补电逻辑就完全不同了。
在服务区用快充桩补能,千万别有“强迫症”,充到80%左右就应该果断拔枪走人。
原因有两点:第一,节省时间。
所有电动车在快充时,电量超过80%以后,充电速度都会明显变慢,这是电池管理系统为了保护电池安全而主动采取的措施。
你可能充前面60%的电只花了半小时,但最后那20%,可能同样需要半小时甚至更久,在分秒必争的旅途中,这很不划算。
第二,保护电池。
快充本身就是用大电流冲击电池,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尤其是在电量已经很高的情况下,继续大电流充电,对电池的内部结构和材料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会显著加速老化。
所以,在路上补能,充到足够你跑到下一个服务区的电量(通常80%足矣)就立刻出发,是效率和电池健康的最优解。
温度,是另一个经常被大家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因素。
电池里的锂离子,其实是个“看天吃饭”的家伙,对温度特别敏感。
冬天天气冷,锂离子的活性会大大降低,移动起来就像没睡醒一样,电池的内阻也会变大。
如果你把车在室外冻了一晚上,第二天直接插上冰冷的充电枪,不仅充电速度会慢得让人着急,更危险的是,低温下强行大电流充电,行动迟缓的锂离子来不及进入负极材料的空隙里,就容易在负极表面堆积起来,形成一种叫做“锂析晶”的针状结晶。
这东西是电池容量永久性衰减的元凶,而且还有可能刺穿电池内部的隔膜,造成短路,带来安全隐患。
所以,冬天充电的诀窍是“趁热打铁”,最好是一跑完车,趁着电池还带着行驶的热乎劲儿,马上就充上电。
或者利用车子的预约充电和电池加热功能,提前给电池“暖身”,效果会好很多。
夏天则正好相反,电池最怕“中暑”。
高温会加速电池内部各种化学副反应,让电解液分解,材料老化。
尤其是在太阳下暴晒后,车身和电池温度都非常高,这时候如果立即进行大功率快充,高温加热量,电池温度会急剧升高,这无异于让电池“慢性自杀”。
正确的做法是,先把车停在阴凉的地方,或者开窗通风让它自然降温一会儿。
充电前,先通过手机APP远程开启车辆的电池温控系统,让它主动给电池降个温,等温度降下来再插枪充电,这样会安全得多。
最后,我们来谈谈快充和慢充的搭配问题。
很多人把快充和慢充看作是两种对立的选择,其实它们更像是一对需要默契配合的搭档。
快充是应急时的“利器”,但绝不能把它当成家常便饭。
有研究数据表明,长期只使用快充的电池,相比以慢充为主的电池,其总的循环寿命可能会减少10%到15%。
慢充的电流小而平稳,能让锂离子更从容、更均匀地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和排列,就像是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对电池的长期健康更有利。
因此,最理想的方式是以慢充为主,快充为辅。
如果有条件安装家用充电桩,那就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每天回家插上枪,利用夜间低廉的谷电价格慢慢充,不仅对电池好,一年下来还能省下一大笔电费。
每个月再安排一到两次完整的慢充过程,可以起到均衡电芯、活化电池的作用。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你会发现,你的爱车不仅跑得远,而且还能跑得久,真正做到省心又省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