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不再“PPT造车”?首款MPV年底能否交付成关键翻身点!

贾跃亭团队最近又放出新消息,他的新项目Faraday X的首款MPV车型“Super One”,已经开始运作了。说是和供应商签了首批零部件采购合同,还付了款,零件正在运往工厂,整个团队忙得不可开交,目标是在年底前造出第一辆实车。听起来,贾跃亭这次干得挺认真。说真的,他一向被质疑光是吹牛,但这回开始真刀真枪地行动,不少人觉得总算有点不一样了。

贾跃亭不再“PPT造车”?首款MPV年底能否交付成关键翻身点!-有驾

还是有人摇着头笑说:“这话太熟悉了。”毕竟从他打算造车开始,“量产”这事已经改了多少次交付日期,嘴上说得挺漂亮,实际怎么样谁也摸不清。只是这次,情况好像有点新意思。零件都搬到工厂去了,车子总要有些眉目了吧?有人调侃,说贾跃亭终于不再是“PPT造车”,而是迈出了第一步。可即便如此,怀疑的声音不绝于耳,“别到时候又说车造了一半,钱烧没了。”

你要是看过Super One的设计图,会发现它看起来像辆普通的MPV,但细节上藏着点“未来感”。最引人注意的,是它那块一整片的LED屏幕——整个前脸基本被屏幕覆盖了。贾跃亭自己给它取名“智能前脸”,说能跟行人打招呼,还能显示表情。比如明星或商务人士开着这车出门,屏幕上可以显示自己的名字或者心情状态,既有科技感,也在试图抓住年轻用户的心。乍一听,确实有些“科幻片的味道”。可真的能吸引消费者吗?

贾跃亭不再“PPT造车”?首款MPV年底能否交付成关键翻身点!-有驾

讲个场景让你感受一下:假如你在街头看到这辆车,有人开着它穿梭在城市高楼间,屏幕闪着“Smart traveling!Hello!”几个字,或者干脆暖心地来句“注意安全”,你会不会停下来看一眼,然后感慨一声:“哟,这车啥牌子的?”贾跃亭的算盘大概也算得清楚吧,年轻人爱新潮、明星爱个性,只这款车究竟能不能有说服力,可能还是得看实打实的技术和实际体验。

更别说动力系统,从常规电动车型到一种他们标榜为“首创”的AIHER系统,至今也没太多人搞清楚这技术究竟有什么大的突破。AIHER几乎可以说是营销口号,具体如何实现,还得看后续表现。但就凭贾跃亭这几年为“造车梦”兜兜转转的经历,想要达到特斯拉那种“业界标杆”水准,未免有点悬。

贾跃亭不再“PPT造车”?首款MPV年底能否交付成关键翻身点!-有驾

说老实话,光靠技术还不够,这辆车能不能量产出来,供应链、产能、甚至交付速度,都是绕不开的坎。要量产一辆车可不是买几块零件那么简单。从零件进场到装配,再到一拨接一拨的测试,这流程复杂得像下棋一样,走错一步可能满盘皆输。而且这还不算,还有质量问题亟待验证——如果车子看着不错却毛病满满,那用户根本不会买单。

这次,贾跃亭的团队还放话说要用“线上直销模式闭环”,换句话说,用户可以直接通过APP下单买车,中间没有经销商环节。听着确实很讨巧,毕竟特斯拉已经有成功案例在前,可FF能不能执行得通?假如车都量产不了,这事就从头到尾是个镜中花了。消费者要买东西,不仅是冲着概念,还得是冲着可信的质量,买得放心,才用得舒心。这也是为什么,说什么都要回到开篇那句话——车得造出来才能谈后续啊。

贾跃亭不再“PPT造车”?首款MPV年底能否交付成关键翻身点!-有驾

时间不等人。距离年底已经不远,而“7年造车梦”背后的信任成本,早已超出了很多人的耐心值。贾跃亭团队现在不只是要证明自己的造车能力,更是要证明他们真的能兑现承诺。从零件送到工厂,到整车落地,最后开上路,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让人嗤之以鼻。这次,大家再聊起他的名字时,或许是最后的一次“期待”。年底能成,有可能是贾跃亭翻身的机会;造不出来,那“下周交付”的笑话就再也没人买账了。

有句东北话说得对:“你要是没有那卵用,就别吹牛皮。”这句话,可能也是许多人对贾跃亭的评价吧。如今,零件在运输的路上,围观的眼神早就聚集了一片,但结果没有出来前,谁也不好说下一步会是什么。等着看吧,也许会是个“大翻车”,也许会有反转,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的。

贾跃亭不再“PPT造车”?首款MPV年底能否交付成关键翻身点!-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