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闯越南需要做到4点

中国电动车“闯”越南:别再用国内标准当枷锁!做到这4点,破局不难

中国电动车闯越南需要做到4点-有驾

十多年前,就有人喊着“越南电动车市场潜力巨大”,可时至今日,这片看似蓝海的市场仍被摩托车牢牢占据。不少中国车企带着国内成熟的电动车产品“出海”,却屡屡碰壁,仿佛在做“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无用功。问题到底出在哪?答案其实很简单:没摸透越南市场的“脾气”,用错了打开方式。想要在越南卖好电动车,必须先打破国内标准的枷锁,从产品端精准发力。

国内标准是“安全绳”,在越南却是“绊脚石”

国内对电动车的限重、限速规定,是为了保障道路安全,无可厚非。但把这套标准直接搬到越南,就成了“自缚手脚”。要知道,越南几乎人人有摩托驾照,合规驾驶门槛极低,摩托车是他们日常出行的“刚需工具”——载得了家人、拉得了货物,时速轻松上60,加满油能跑百公里。

反观按国内标准生产的电动车:时速被限在25公里,续航撑死100公里,载个人都显得“吃力”。这哪是和摩托车竞争?简直是让“自行车”和“越野车”同台竞速。越南消费者一看:“跑得没摩托快,半路还得找地方充电,我为啥要换?”

想要破局,第一步就得抛开国内标准的束缚。电动车续航必须冲到200公里以上,时速提至80公里,让它在性能上和摩托车站在同一起跑线。只有当电动车能满足越南人“长距离通勤、灵活载人载物”的核心需求,不再是“功能有限的玩具”,消费者才会真正动心。

别忽略越南的“特殊国情”,产品要跟着场景改

在国内,充电难早已不是大问题,小区、路边随处可见充电桩。但在越南,充电设备严重不足,很多消费者只能拎着电瓶回民房充电——这不仅麻烦,还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前就有因电瓶充电起火的事故,导致某品牌前期的推广成果一夜清零。

除了充电,越南的雨季更是“大考验”。每到雨季,排水不畅的路段常会积起半米深的水,摩托车能“突突突”冲过去,可电动车的电瓶一旦进水,轻则短路,重则报废。这成了很多越南消费者的“心头顾虑”,哪怕再想买电动车,也会因“怕泡水”而打退堂鼓。

这些问题看似棘手,对中国车企来说却并非无法解决。比如针对充电难,可联合当地商家建“社区集中充电站”,或研发轻便易携的“安全充电盒”;针对雨季泡水,只需改进电瓶的防水密封工艺,加一层高强度防水壳,就能大大降低故障风险。产品跟着越南的实际场景改,才能打消消费者的顾虑。

越南人不是不换电动车,是没看到“真好处”

很多人说“越南人就认摩托车,不想换电动车”,其实是没挖到他们的真实痛点。如今的越南,尤其是胡志明市、河内等大城市,摩托车带来的污染早已成了“城市病”——早晚高峰时,满街的摩托车尾气呛得人睁不开眼,发动机的轰鸣声能让人“脑袋嗡嗡响”。

有越南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每天骑摩托上班,到公司后头发上全是油烟味,衣服也沾满灰尘。”对于追求安静、干净生活的家庭和上班族来说,“无噪音、零排放”的电动车,其实是他们的“隐性渴望”。就算有人喜欢摩托车的“轰鸣声”,给电动车加个模拟音效喇叭,也能轻松满足。

更关键的是,越南的油价已涨到8块多一升,一辆摩托车每月油费至少要300元;而电动车充一次电只要几块钱,每月电费不到50元。这笔“经济账”,对注重性价比的越南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十足。中国车企要做的,就是把“环保、安静、省钱”这些好处,通过广告、线下体验等方式,直接送到消费者眼前。

抓准推广时机,让电动车“火”起来

产品到位了,还得靠推广“推一把”。现在的越南,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政府和民众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都在提升,而电动车恰好契合了“绿色可持续”的社会趋势——这就是最好的推广时机。

可以先找越南本土的明星、KOL“带头示范”。比如邀请人气演员、运动员为电动车代言,拍一组“骑电动车通勤、带家人出游”的生活场景广告,用他们的影响力带动粉丝关注。此前某中国手机品牌就是靠找越南明星代言,迅速打开了市场,这个思路值得借鉴。

还可以搞几场“电动车VS摩托车”的竞速展示活动。在人流密集的广场或公路上,让电动车和摩托车比加速、比续航、比噪音——不用刻意“贬低”摩托车,只需让消费者直观看到:电动车跑得不慢,还更安静、更省钱。活动现场再设置试驾环节,让大家亲身体验电动车的平顺驾驶感,好感度自然会上来。

最后要说,别用“国内经验”套“越南市场”,产品对了,路就通了。

中国电动车在技术、产能上的优势,毋庸置疑。可在越南市场屡屡受挫,不是因为“市场没潜力”,而是因为“用错了方法”——把国内的标准、场景、需求,直接复制到越南,忽略了当地的特殊性。

想要在越南破局,关键就一条:以产品为刃,斩断“国内经验”的枷锁。性能上对标摩托车,场景上贴合越南国情,推广上抓住当地趋势,让电动车从“可有可无的替代品”,变成“比摩托车更优的选择”。做到这几点,中国电动车不仅能打开越南市场,还能为开拓其他东南亚国家市场,趟出一条可复制的路。毕竟,所有市场的本质都是“满足消费者需求”,只要产品对了,就没有攻不下的城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