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油电续航2100公里? 实测比官方更猛! ”
上周在深圳高速服务区,我亲眼看着一辆比亚迪秦L DM-i车主掏出手机炫耀行程记录:从广州出发一路跑到贵州梵净山,中途只加过一次油。
表显剩余续航居然还有300多公里。
这辆车的油箱盖还没关上呢,旁边开凯美瑞的大哥直接懵了:“我加油比上厕所还勤快! ”
你们可能见过省油的车,但绝对没见过把油当香水用的车。
比亚迪秦L DM-i的WLTC综合油耗最低只要1.11升,懂行的人看到这个数字差点把茶杯打翻。
要知道日系混动两田吹了多少年的牛,最新款卡罗拉双擎还要4升。
更绝的是亏电状态下跑高速实测也就4.07升,相当于每公里油费不到三毛五。
两个月前这车起步价还贴着9.98万的标签。
现在全国4S店海报已经集体更新:2024款直接降到8.78万。
相当于合资紧凑型燃油车的价格买国产中级混动。
4S店销售张明昨天发朋友圈说:“客户进门第一句就问是不是标错价了。
2790mm轴距的中级车卖紧凑型价,比亚迪直接掀了桌子。
隔壁速腾轴距2731mm起步价12.79万,轩逸轴距2712mm卖11.86万。
秦L DM-i却用1900mm同级最宽车身塞进五个人,后排同时坐三个成年男人还能跷二郎腿。
有个车主晒过实测:1米74身高坐进去头顶剩一拳两指,膝盖离前座足足两拳两指空隙。
比亚迪的第五代DM混动藏着黑科技。
1.5L发动机热效率干到46.06%,比某些竞品高出一整个层级。
这数据意味着什么? 同样加满一箱油,人家发动机吭哧吭哧做功时,它的汽油连偷懒的机会都没有。
高配版电动机218马力顶着,零百加速实测7.36秒比官方还快,红绿灯起步专治各种不服。
说到电驱系统更颠覆认知。
用着15.87kWh刀片电池,实测纯电续航119.4公里逼近120公里标称值。
在杭州工作的90后用户李悦算过账:公司到家往返40公里,充次电够开三天。
通勤成本比坐地铁还低四成,现在她家燃油车已经在车位吃灰两个月了。
65升大油箱配高效混动,续航数字堪称行为艺术。
官标综合续航2100公里足够从北京开到广州,某汽车博主实测跑出1623公里才亮灯——这还是在开着空调的情况下。
车主群里流行着狠话:“加油站员工早把我当失踪人口了。 ”
外观彻底抛弃“网约车专属”的帽子。
前脸格栅像鳞片般层层展开,尾部贯穿式尾灯藏着中国结纹路。
苏州车主陈锋提到个细节:“夜间接朋友,刚解锁车灯,整条街的路人都扭头看。 ”
溜背车顶线条压到0.26Cd风阻系数,设计师偷偷借鉴了超跑理念。
配置方面全系标配智驾引发行业地震。
传统品牌30万级车才给的L2辅助驾驶,8万多秦L DM-i直接给齐。
DiPilot 100系统包揽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紧急制动。
硬件塞进29颗传感器,高速上能自主超车变道。
内饰争议点确实存在。
四幅式方向盘被年轻人吐槽像驾校教练车,12.8英寸中控屏竖起来刷抖音倒是真香现场。
比亚迪工程师应该听听用户的建议:把棕色仿木纹饰板换成浅色系,销量恐怕还能再涨三成。
市场表现把对手逼到墙角。
去年单月销量最高冲到4万辆,现在每月稳定1.8万台左右。
最让合资品牌胆寒的是:买秦L DM-i的客户里有37%是轩逸、朗逸的直接叛逃者。
济南某日系4S店经理叹气:“现在进店十个客户,八个拿着比亚迪参数来比价。 ”
用车成本击穿燃油车底线。
上海网约车司机王师傅掏出记账本:以前开燃油车每月油费2800元,换秦L DM-i后油电合计才花900元。
剩下的钱正好够他每天给女儿点份精品水果切盒。
第五代DM混动刚问世时,有网友质疑65升油箱太夸张。
现在比亚迪用实测数据说话:满油满电从西安开到深圳还剩半个续航。
加油站员工小吴在抖音吐槽:“开这车的老客户都不来办会员卡了。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