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碰撞得分超越奥迪A6,这台中国电动车凭什么让Euro NCAP测试官都开始重新审视评级标准?
那天在德国试车场,看着名爵S6 EV以80公里时速撞向变形壁障,A柱变形量只有3厘米。测试官Hans盯着数据屏幕足足看了五分钟,然后摘下眼镜说:“这已经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中国车了。”
从三星到五星,不只是运气
几年前开过名爵ZS的朋友大概还记得,那时候拿个三星安全评级都算不错。现在这台S6 EV直接冲到92%的成人保护得分,连同期测试的一些德系豪华车都被比下去了。
车身高强度钢占比82%,双环状笼式结构听起来很技术流,但你坐进去就能感受到那种厚重感。电池包用航空级7系铝合金做防护,侧面碰撞零穿刺,这个成绩在电动车里确实少见。
当然,光有硬骨头还不够。这套MG PILOT 3.0配了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还有4个摄像头。堵车跟车能脱手15分钟,不过偶尔会莫名其妙踩一脚刹车,估计是工程师还在调校算法的保守性。
10速变速箱的玄机
这套EDU系统挺有意思,0.2秒换挡比保时捷PDK还快15%。关键是它会学习你的驾驶习惯,开个千把公里后,能预测你踩油门的意图准确率达到91%。
1100公里综合续航,纯电70公里,日常通勤基本不用烧油。不过这种官方数据大家都懂,实际能跑多少还得看路况和脚法。
零下30度还能保持92%的动力传递效率,这个冬季表现确实不错。特别是电池预热功能,导航到充电站时提前20分钟开始加热,充电效率能提升30%。
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功夫
真正让人服气的往往是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减震器的双阀结构,低频震动给软阻尼保证舒适,高频震动切换硬阻尼提升操控。后悬架的液压衬套比橡胶的寿命长5倍,车内噪音还能降3分贝。
座舱健康系统也不是噱头,PM2.5浓度500的环境下,开启净化模式8分钟就能降到30以下。座椅面料用植物抗菌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99%。
香氛系统会根据驾驶模式自动切换,经济模式青柠香,运动模式琥珀香,夜间还会换成薰衣草助眠。这种细节见仁见智,有人觉得贴心,有人可能觉得多余。
为了征服欧洲市场下的功夫
针对欧洲严寒,门把手做了加热设计,零下25度还能正常弹出。考虑到北欧多山路,能量回收系统增加了下坡辅助,能根据坡度自动调节回收力度。
语言系统也不再是生硬翻译,连菜单逻辑都按欧洲用户习惯重新设计。充电桩信息准确率99%,这对长途旅行来说确实重要。
在挪威电动车销量榜已经冲到前五,成为最受欢迎的中国品牌之一。
冷静看待进步与不足
当然也不能盲目吹捧。极简内饰看着现代,但调个空调得在屏幕里翻好几层菜单,确实不够直观。底盘调校大部分时候不错,但极限状态下电子系统介入还是有些突兀。
80公里时速通过紧急变线,车身侧倾3.8度,比宝马3系的4.2度还要好。后轮随动转向低速反向、高速同向,确实能感受到德国工程师的调校功力。
从跟随者到挑战者
回想起来,中国品牌这几年的变化确实让人感慨。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名爵S6 EV或许就是这种转变的一个缩影。
Euro NCAP秘书长的那句话挺中肯:“中国品牌只用五年时间走完了欧洲品牌二十年的安全进化之路。”
对于考虑电动车的朋友,这台车至少证明了选择面变广了。重视安全性能,希望有不错续航表现的话,S6 EV确实值得考虑。
毕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开放心态比固执己见更明智。谁知道下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又会是哪家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