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第二周MPV销量榜再现变化,理想MEGA周破833辆,魏牌高山力夺榜首成为焦点

9月第二周的MPV市场,真是一锅热乎乎的肉。看着榜单,我觉得市场的变化比起去年,少了点稳定的味道。这不,魏牌高山硬是挺胸迈进了榜单第一,销量突破1900辆(估算,样本少),直接把别克GL8新能源挤到第二名的附近。谁能想到,曾经靠家庭用户稳坐钓鱼台的别克,现在也拼了命差点抛开传统,来一波新能源攻势。

我推门进一家销售店,销售走过来:这高山说实话,配置上跟你以前熟悉的MPV不一样,那个全景天窗倒是挺吸引人。我心中暗想:这车到底差在哪?同价位,别克的新能源传统优势还能维持多久?停顿间,我听到旁边的小弟聊着:你看那个理想MEGA,周破了833辆,挺让人意外。我心中一颤:理想这个品牌,最近动作确实快,新能源布局突飞猛进。

9月第二周MPV销量榜再现变化,理想MEGA周破833辆,魏牌高山力夺榜首成为焦点-有驾

说到这儿,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没细想过的偶然发现:平均一辆车的成本估算大概在13-15万之间(体感,估算),而其实际到手价,有的车型实际利润可以忽略,甚至负利润也不奇怪。供应链这环节就像拼桌吃饭,拼到最后一盘菜,谁的贡献最大,谁的话语权就越大。你说,零部件供应链的博弈,是否像我们拼桌点菜,一盘菜要靠几个子菜单拼起来?

而另一方面,研发层面,像我平时琢磨,新车的设计、调教、测试流程大致可以比作炖汤。你得慢火慢炖,调味,不能快,否则肉就老了,技术上的突破也是一种炖,少了点火候,怎么出来的味道都差。

9月第二周MPV销量榜再现变化,理想MEGA周破833辆,魏牌高山力夺榜首成为焦点-有驾

再说一边,市场对比。别克GL8新能源和传统油车虽然价格差不多,但配置上还是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更偏向年轻家庭,电池续航可靠(估算实际续航在300-400公里之间),而传统油车更适合长途,油耗经济(大概百公里油耗在8-10升之间)。就好比,假如你买菜在超市,电动车像是微波炉,快,便捷,但不能做大菜;油车像锅,能炖出长久的滋味。

会不会有人觉得我说得太抽象?其实我自己也在想,这二者的差别到底有多大?我觉得,新能源车的那个续航焦虑,就像喝完水还怕渴,喝多了还能舍不得扔掉那点剩的水。路上掉电,真是个现实问题(这段先按下不表)。

再拉回到榜单上的那些车,锐胜王牌M7也是个热议款。它的销量在197辆左右,真不算差,但我一直想问:它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配置?空间?还是价格?我旁边一修车老师傅说,感觉现在MPV的市场,越来越像房子装修:外表漂亮的多,但里子是不是实用,才是真本事。

9月第二周MPV销量榜再现变化,理想MEGA周破833辆,魏牌高山力夺榜首成为焦点-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为什么MPV要持续凤毛麟角?我猜测,可能是消费者的用车场景变了:你不是不用车就更容易选一辆SUV,因为SUV看起来更潮,多功能,空间体验也不错。而MPV的家庭+商务模式,变成了两面刃。一方面家用需求巨大,另一方面,车企对于MPV的改造力度似乎低过SUV。

有人会反问:你觉得哪台车未来还会飞得更高?这个问题有点突兀,但真心想知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油电大战中,谁的武器最实用?我觉得,就算靠数据说话,还是得用手感和场景检验。比如我看着一个小孩坐在理想MEGA的后座,那个大屏幕、空间和安慰感,确实不同。

还有一件让我喜欢的细节:我记得上次去试驾时,副驾驶那块13寸屏的操作,居然让我误以为是在用平板。这种体验,和我小时候玩积木、拼装模型差不多,就是个手感。或许,未来的车不是单纯的车内空间比拼,还会变成体验空间的争夺。

9月第二周MPV销量榜再现变化,理想MEGA周破833辆,魏牌高山力夺榜首成为焦点-有驾

说到这个,我自己也在思考:科技到底是装饰品,还是实用工具?一台车的智能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像手机一样,性能越多越麻烦,还是说越简洁越好?难题也在这里:真正能打动用户的,可能还是那一点点小细节。就像日常生活中,你那把钥匙到底有多重要?绝对比车子售价还高。

留个悬念——下次出来,到底是不是还能遇到那辆咖啡色的MPV,正站在路边,像在等待什么?我没多想过,但我猜,它可能代表着我对未来的模糊猜测——或许那个场景,才是现实中最值得期待的。

9月第二周MPV销量榜再现变化,理想MEGA周破833辆,魏牌高山力夺榜首成为焦点-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