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杀疯了,吉利为何却在修仙?

最近车圈又出了个新闻,吉利,那个吉利,出来讲他们的ESG故事了。在一个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会上,吉利的高管开始布道,讲他们怎么搞环保,怎么搞可持续,怎么打造“自然受益型工厂”。讲真,我听完之后的第一反应是,这哥们儿是不是走错片场了?现在的车圈是什么地方?是黑暗森林,是修罗场,是你死我活的角斗笼。大家都在拼刺刀,都在掀桌子,都在琢磨怎么用最少的钱堆最多的料然后一波把对手带走。你吉利,居然在讲“让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画风,就像两军阵前,所有人都拿着加特林准备扫射了,你这边突然掏出一把竖琴,说要为大家演奏一曲《小夜曲》。同行看了都得傻,心想这兄弟是不是压力太大,心态有点颠了。

这套逻辑的核心,是一种非常古典的“修仙”思维。在车圈这个打打杀杀、人均红眼的疯人院里,吉利似乎想走一条不一样的路:飞升。当别人都在卷价格、卷配置、卷营销的时候,吉利说,我不跟你们玩了,我要积攒功德,我要提升境界,我要搞ESG,最终目标是2045年碳中和,得道成仙。你看看他们的具体操作,都带着一股子玄幻小说的味道。比如,他们说制造端已经提前完成了2025年减排50%的目标。这是什么?这就是修炼进度一日千里,提前突破了一个小境界。然后他们建了450MWp的光伏,三分之一的电自己发。这不就是修仙小说里的聚灵阵吗?在自家山头布下大阵,吸收天地灵气(太阳能),转化成自己的真元(电力)。

最典中典的,是那个“自然受益型工厂”的概念。说是在贵阳建厂,为了保护原生的小山小河,硬是把宿舍楼给加高了几层。这个故事,太有灵性了。这已经不是工业思维了,这是风水,是玄学,是天人合一。我脑子里已经有画面了:吉利的工厂建在深山老林里,周围仙气缭绕,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师傅们一边拧螺丝,一边打坐吐纳,生产出来的每一台车都蕴含着自然的灵气。这车开出去,不说别的,起码蚊子不叮。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把ESG比作修仙,可能有点侮辱修仙了。人家修仙好歹还能飞,你这个最多就是财报好看点。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不,他们的“修仙”是全方位的,甚至延伸到了他们庞大的“输血管”——供应链。吉利搞了个叫“吉碳云”和“吉溯云”的平台,把上万家供应商都拉了进来,要大家一起汇报碳足迹,一起溯源原材料。这操作,简直就是开宗立派之后,要求所有外门弟子和附属家族都必须修炼本门心法。不仅如此,他们还搞持证上岗,自己搞ESG的人要考证,供应商对接的人也得考证,换个人就得重考。就问你怕不怕?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合作了,这是思想钢印,是信仰绑定。你想要接我吉利的单子,就得先入我吉利的“道”,接受我这套世界观的洗礼。三体人看了都得感慨,这比思想改造还彻底。

我作为一个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中年人,看到这些操作,心里其实是五味杂陈的。一方面,我觉得这很牛逼,这是一种想建立新秩序的野心。在所有人都低头捡钢镚的时候,有人抬头看月亮,这本身就值得瑞思拜。但另一方面,我的犬儒主义DNA又在疯狂报警。为什么?因为现实世界不讲道理。你这边辛辛苦苦搞环保,搞绿色供应链,每一个环节都增加了成本和管理的复杂度。你觉得你在做一件难而正确的事。可你的对手在做什么?他们在做一件简单而粗暴的事:降价。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有些车企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恨不得把餐厅直接爆了。

车圈杀疯了,吉利为何却在修仙?-有驾

消费者的逻辑更简单粗暴。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因为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样的,所谓绿色制造、低碳转型,在绝对的性价比面前,其说服力可能还不如销售多送一个脚垫。我买车,我关心的是这车多少钱,续航实不实,沙发软不软,屏幕大不大。至于这块钢板是不是循环利用的,生产它的电力是不是来自光伏,讲真,这能帮我每个月少还多少车贷吗?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一种美好的、但与我无关的“正确的废话”。说白了,都是为了活下去,装什么大善人!

车圈杀疯了,吉利为何却在修仙?-有驾

当然,吉利也不是傻子。他们在ESG这层“功德金光”之下,其实藏着非常精明的商业算盘。比如那个“循环产业中心”,搞的“循环车”、“循环件”、“循环材料”,这三板斧简直是商业模式的降维打击。什么叫循环车?就是把一线城市用了几年的电车,官方回收,翻新一下,再卖到对续航要求没那么高的三四线城市。这操作,坏了菜了,简直是商业鬼才。既盘活了二手车资产,又响应了循环经济的号召,还顺便把品牌渗透到了下沉市场。一鱼三吃,666。还有那个循环件,发动机变速箱再制造,成本降一半,碳排降八成。这不就是官方认证的“华强北”吗?既环保又省钱,用户开心,企业赚钱,简直赢麻了。

你看,这就很有意思了。吉利表面上在讲一个关于环保和未来的宏大叙事,一个关于“长期主义”的信仰故事。但骨子里,它做的每一件事,又都是在为这个残酷的“黑暗森林”竞争法则服务。它在用一种看起来最“出世”的方式,去打一场最“入世”的仗。这是一种矛盾,一种拧巴,但可能也正是一种高明的生存策略。当所有人都挤在同一个赛道上,用同一种方式互殴时,你跳出去,说我要开辟第二战场,我要玩一套你们看不懂的规则。

这就像打仗,别人都在打闪电战,拼的是速度和爆发力,一波流推平。吉利选择打阵地战,深挖洞,广积粮,一边打造自己的根据地(绿色工厂),一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供应链改造),一边还搞起了后勤保障和资源回收(循环经济)。这种打法,短期内肯定没有那么炫酷,甚至会显得有点慢,有点不合时宜。 speaking of factories, I suddenly remembered the smell of the instant noodles I ate during my first factory internship. It was shrimp flavor. Awful. Anyway, back to Geely.

所以吉利这套玩法能成功吗?我不知道。汽车行业已经不是一场马拉松了,它现在是一场包含了长跑、搏击和障碍越野的铁人三项。你不仅要跑得久,还要打得赢,更要躲得开路上的各种坑。吉利的这套ESG组合拳,就像是给自己的金钟罩铁布衫在不断加厚。它可能无法让你一拳KO对手,但它也许能保证在别人都打到弹尽粮绝、心态崩溃的时候,你还能站在场上。但能过,就是能过。

最终,所有高大上的战略,都要落到“卖车”这两个字上。吉利一边在“修仙”,一边也没忘了“杀生”。他们的新能源车占比也提前完成了目标,各种纯电、混动、甚至甲醇车都在往前推。这说明他们很清楚,功德是功德,生意是生意。一边念着环保的经,一边挥舞着价格的刀,这才是当下车圈的生存常态。所以,吉利这波操作,究竟是在大气层,还是在地下室?也许真正的答案是,在这样一个混沌的时代,你必须同时身处大气层和地下室。你必须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踩烂泥。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而吉利,显然是想试试成仙。至于结果嘛,谁知道呢,但这个故事本身,已经比大多数车企的发布会有趣多了。毕竟,在一个只有疯子才能活下来的世界里,那个最冷静讲道理的,往往才是最疯的。

车圈杀疯了,吉利为何却在修仙?-有驾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