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伪装谍照时,评论区瞬间分裂成两大阵营:一方盛赞箭形尾灯“科幻感拉满”,另一方痛心疾首“天安门式贯穿尾灯没了还算什么红旗”。这场关于“帅不帅”的争论背后,暴露出国产高端车消费者既渴望国际级设计又苛求本土化符号的矛盾心态。红旗保留中轴线旗标却调整格栅造型的取舍,恰是对这种“既要经典又要颠覆”需求的试探性回应。
谍照曝光背后的消费者心态博弈
现款红旗H9的直瀑式格栅被网友称作“高山飞瀑”,此次谍照显示格栅面积缩小,竖条装饰改为点阵式+可点亮设计,远看确有劳斯莱斯的既视感。这种改动引发两极评价:有人认为终于摆脱了“老干部专属”的刻板印象,另一派则质疑“向洋品牌审美投降”。更激烈的争议集中在尾灯——现款象征“国门”的贯穿式设计被箭形立体灯组取代,夜间点亮效果被调侃“红旗身,奔驰魂”。
这种争论本质上是对“国车”符号价值的争夺。红旗H9新能源试图用上翻式门把手和溜背造型吸引年轻新贵,又通过微调而非颠覆经典格栅来安抚传统商务用户。但谍照与上海车展展车的差异表明,红旗仍在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既要延续“高山飞瀑”的庄严感,又要用运动化下格栅迎合市场新需求。
设计语言的双向狙击:年轻新贵与商务老钱
从技术细节看,新车前脸改动颇具策略性。分体式大灯上部采用扁平日行灯,下部LED主灯配合弯折灯带,既保留现款的横向视觉张力,又通过狭长造型强化科技属性。翼子板侧视摄像头和半隐藏门把手的加入,明显在向新势力品牌的科技叙事靠拢。
但真正体现野心的还是车尾设计。箭形尾灯内部的多段分叉光源,官方解释为“旗帜飘扬”意象,实际效果却更接近豪华品牌的运动化语言。这种设计风险在于:现款尾灯的“天安门”元素是H9最具辨识度的符号,新设计虽提升夜间辨识度,却可能削弱“国车”的身份认同。有网友尖锐评论:“当红旗开始追求‘像劳斯莱斯’,它就已经输了一半。”
谍照营销的胜利与隐忧
红旗此次谍照传播确实达成流量目标,微博话题阅读量迅速破亿,但热议中潜藏三个隐患:一是展车与路试车存在差异,加剧了消费者对“概念林志玲,量产罗玉凤”的担忧;二是激光雷达和司南1000智驾系统的加入,将接受比燃油版更严苛的智能化检验;三是运动化设计可能动摇原有政商用户的基本盘。
对比外资品牌,奔驰EQ系列或宝马i7发布时,舆论焦点多在技术突破而非设计争议。红旗H9新能源却陷入“像谁不像谁”的讨论,反映出国产高端车仍面临“符号价值”大于“产品价值”的认知困境。当网友为尾灯造型争吵时,很少有人讨论其搭载的主动悬挂和线控转向究竟能带来多少操控提升。
红旗的终极考题:如何让“既要又要”的消费者买单
谍照争议本质是红旗品牌转型的缩影。保留中轴线旗标是底线,但溜背造型和箭形尾灯已越过传统商务车的设计边界。后续传播需快速转向技术细节披露:激光雷达的探测精度、智能驾驶系统与华为ADS的差异、新能源架构对操控的影响……唯有将话题从“像什么”转向“能做什么”,才能让这场设计争议转化为产品力的认知升级。
红旗H9新能源的真正挑战,不是做出比劳斯莱斯更炫的设计,而是证明“国产劳斯莱斯”不止于形似。当消费者为V6发动机情怀买单的时代过去,红旗需要给出一个更硬的买单理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