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世界纪录这回事,总能让人想起小学时候的“跳远第一人张三”,那一跳脚还没落地自家鞋底就先掉了,老师边夸边提醒“别太飘”,同学们则只记住了鞋砸着了谁的脑门。现在想想,纪录就像是人生这场大马戏团的丑角奖章,该咋丢人咋丢人,该厉害还真厉害。最近,关于纪录这码事,咱就从歪果仁手里,猛地拽回一只全球最快的鞋,还是四只轮子的,不掉队也不杀马特,顶风作案,居然还能合法上路。
有车企在全球热搜榜上留下了很抓马的一笔,用一台自带电的“四轮火箭炮”把“极速”二字重新洗牌。大家要的只是速度与激情,它偏要给你速度与绝望。脑补一下,前脚新闻热搜“国产超跑极速496”,后脚摇号大军挤进地铁。人人都想飞,但不是每个人都配有这种翅膀。
别家超跑车主朋友圈晒照片都是“我和我的前任布加迪”,而现在的朋友圈大合作社风气已变:比亚迪分分钟“用电动马达奖励你一夜未眠”。以前你看布加迪叱咤风云,动不动要把欧洲高速当溜冰场,现在人家纪录让别人一脚踢破——中国车造出了个一口气能把宇航员送到外太空的“U9 Xtreme”,名字比气筒还长。顶配早已不是“满配小熊饼干”,而是你压根跟不上它的极限。
不骗你啊,各种技术词,什么1200V、30000转,那都是听得人头皮发麻的狠货。普通人家煮个火锅,220V都怕跳闸,不知道这1,200V真的能不能直接点亮全市路灯。按这台车的四电机推进器给力程度,一路上可能“推土机”都自惭形秽。单个电机都能让你怀疑人生,四个一起发力,说不定还能让地球倒退一小步。
至于云辇X这种名字,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某种网游外挂或者养生保健品牌,没想到是一套足以让四个车轮同时翩翩起舞的系统。别家车过弯还指望老天保佑,仰望U9在过弯时,系统自带“乾坤大挪移”,啥叫掌控全局?那叫主动为你调整车身姿态,按现在流行语,“你过弯我护法,你飞驰我镇场”。你看惯了别家超跑飘移拖尾气,这货倒好,飘得自信又稳健,悬架像自带瑜伽课,软硬高低随手调,看着就像电动伸缩晾衣架和弹簧床合体,弯道就是它的私房菜。
至于什么纽博格林赛道,它号称“绿色地狱”,其实早该改名叫“速度选美集市”。一众全球超跑在那里混圈速,要么栽根头,要么成赢家,丢人丢到底是家常便饭。U9甩出来个“六分五十九”,成功在全球燃油嘴脸前扇了一记耳光,“七分钟以内”不过是你们的终点线,人家用来做起跑步。像极了现实版“考上清华不是牛逼,清华拒你才牛逼”,“破纪录不是牛逼,敲钟的人来自东方才牛逼”。
讲点真格的,不是所有超跑都能一边飞一边冷静。四百九十多公里每小时,可不是街头霸王蹬三轮。发动机烤干了,电机青云直上,只有冷却系统会替你抹汗。别家高性能车动不动就“爆缸”,U9干脆搭载大流量油泵和立体电机冷却,不是为了你家火锅能搅匀汤底,而是车飞起来引擎不“中暑”。电池都成了高校学霸,30C超高放电倍率,看起来都快能给动车头供电。磷酸铁锂到了嘴里都能念成一门高科技玄学,谁说新能源没有浪漫主义,10秒放电电流不叫爱情,叫技术信仰。
制动系统改用钛合金碳陶材料,这配置听着都快奔赴外太空。啥叫不怕煮刹车油?就是你在赛道飙到怀疑人生,制动力还稳得像卖保险的腔调。全程制动不衰减,就差赠送一套“终身无忧套餐”,但你要是堵在晨高峰,最多只能用来精神胜利法:虽然堵着,但老子能刹住车。
你看人家做的这套高科技整合,不像咱煮火锅,一口锅煮啥都一股羊油味,它是冷却、操控、电机、悬架、电池每个平台都能掰开揉碎了搞创新。前几天,汽车圈还流行什么“换道超车”;现在好了,人家直接断头台上推翻了顺位,把“量子速度”当过家家。你看看全球超跑榜单,两千多万人民币的玩家玩具,限量三十台,全世界当工业艺术品抢,买的是车还是入场券,还真一个都不亏。
说起来更讽刺,大家以前都信仰“燃油才顶级”,结果被电动硬生生拍在地上搓泥巴。油车粉们原本稳坐钓鱼台,现在地板都被拆走,还得信号灯下组团“算命”:下一回你该怎么吹燃油引擎。电信号取代了声浪信仰,速度与激情变成了数据表和发烧友的数字秀。
当然,国产厂商也不是真的要送全体小镇青年上天,说到底,这种车你当做纪念品收藏,当“超跑正规军”的标杆谈资都不亏。毕竟人家破了纪录、掌了科技牛耳,还顺手给你补了一口钛合金,这天花板你就是仰望也得合个影。
你看这世界怪事一箩筐,车越快道路越堵、技术越先进限速越多,超跑车主和鸽子差不多,上天是想想,落地只能原地打转。哪天真有人在四环飙出个四百多,估计不是飞进新闻而是飞进牢房——毕竟地球不止有速度,还有交规。
所以技术创新这玩意,破壁的见证与收藏的炫耀谁也别瞧不起谁。你在朋友圈转发U9的圈速视频,和你转发婚房装修攻略其实没啥差别——一个证明了中国速度,一个证明了别人的幸福。有人说中国超跑从“追赶者”变成了“技术定义者”,听起来像每个被大城市淘汰后自我感动的说辞,但难得有一次轮到咱们出风头,这种时候怎么能不举国欢腾,自发买股票唱国歌,顺便科普一下啥是磷酸铁锂。
不过全球限量三十台,劝你也别做梦把车钥匙当幸运符买。不如老老实实等着看某位土豪车主翻船的新闻,或者念叨着哪天新能源赛道轮到咱“煤老板也能变车神”。此刻想想,买不起U9也挺好,至少不用想四百九十多码该穿什么内裤才安全。
最后嘛,这一切都像某种黑色幽默的顶配,有人花几千万买个车,实际开不出一条红灯路;有人骑电驴绕城一圈,唯一热管理是秋裤。人类对突破速度极限的执念,总算又多了张中国面孔。超跑的世界从此多了份戏谑——油车的希腊神话还残喘,电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神兽已经上天。这速度,比当年红旗飘进联合国还快上几分。只不过看完新闻合上手机,回头依然面对现实:马路依旧堵,工资依旧低,来得最快的,永远是“请您原地等待”。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