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如果你还只把新能源汽车当个代步工具,那就有点亏了。最近的新闻里,魏建飞开着自己的电车来到新北区的星星充电新桥公园充电站,把车插到V2G充电桩上,不是为了给车充电,而是反着来,把电“倒”给充电桩。这个操作看着挺新鲜,其实是实打实地能赚点外快:1小时能“卖”出去6度电,每度电4元。而在小区趁谷电时充电,1度电只花0.38元,这一来一回,每度电掏出0.38元,转头卖给平台4元,净赚3.62元,也算是电动汽车主人的小确幸。
V2G这三个字母,说白了就是“车对电网”技术。意思就是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吃电,还能像个充电宝一样,把身上的电送回给电网。这种“你来我往”的充电模式,最近在常州的武进国家高新区试点挺热闹,星星充电挺身领头。新桥公园这个充电站里就装了6台V2G充电桩,大家可以直接把自家电车接上,不止能自己用,还能帮电网减轻点压力。道理很简单:用电低谷时段,电价便宜,把车充满了;等到电网紧张、需求高的时候,再把车上电倒回来,高价卖出去。新能源汽车瞬间变身为一个移动的分布式储能站,薅点高峰电价的羊毛。这活儿完全自动,靠的是星星充电最新鼓捣出来的“三网融合平台”。
“三网”怎么个融合法?稍微说说。第一个网是智能充电网,就是把市面上成千上万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备都拎到线上。“平台”不小,据说有三千多万用户,都能拉进来一起用。第二个是场景微电网,这个更厉害。比如工厂搞了光伏发电,农村种了啥绿色能源,园区装了储能电池,甚至你家里屋顶上那点太阳能,统统拉进来,自己消化、优先本地用掉,减少浪费。第三网就是虚拟电厂网,有点像个调度室,把前面的数据、资源一通收拾,统一调度起来,一口气参与电力市场的生意。
有了这些,整个城市的能源用起来就能举重若轻。你家车在楼下停着,不光是死等,更是为城市供电做备胎;而你手机上的星星充电App分分钟帮你盯着市场电价。托管充电业务也不落下风,人工智能算得精,用电时段高低谷分得明明白白,低谷猛冲一把,高峰宁可慢点充,能省一分是一分,平台还会自动结算。整套流程丝毫不费心,省的是steak money(老百姓说的“零花钱”)。
别以为这只是高科技的新鲜玩意儿,常州的示范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全部建成以后,总功率能上到3500千瓦,全年二十万度电能放出去。不光让电网更绿、更省,还鼓励更多新能源车主参与进来,连点带面地盘活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
星星充电不只盯着私家车。它在宋剑湖光电科技港起了个“超级充电宝”的大项目,直接搞了一座连片的储能电站。园区里头,580米长的光伏长廊、屋顶上的太阳能,还有路边车位的小型光伏发电,都能通过这套能源管理平台联通。这就像是各路“能量侠”集结,谁家有多的光,谁家能存多点电,都能叠加到一起,深度协作,绿色又智能。
这些能源创新,说到底,就是让绿电用得更经济、更高效,让用户的钱包厚点,让城市的用电更稳一点。无论是工厂、园区,还是咱老百姓家门口,现在都能体验到这种降本增效的甜头。有电车的朋友,躺赚点电费补贴,大大方方赚自己的小钱钱,说不定哪天还能靠这点收入偶尔犒劳下自己。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连汽车和电网都能互相打配合,一出门不光能跑路,还能在原地挣钱。常州这波创新操作还真让人有点眼前一亮,看来“有车有电就是爷”,这句玩笑话总算是落了地。
说白了,有辆新能源车的朋友,现在出去转一圈,不只是路上“零排放”,停下来还能多卖几度电,和城里的电网、园区的能源搞上一把双赢。日子吧,就是大大方方地过,顺手赚点外快,谁会嫌多?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