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级巨头激烈抨击蔚来!国家基金亲临,中概股的黄金时代或将终结

新加坡那家拥有千亿资金的GIC,竟然直接起诉了蔚来,还把创始人李斌和前CFO一块儿列入被告,指控他们涉嫌“证券欺诈”。

这可是史无前例的事啊,主权基金居然亲自出手起诉中概股。消息一传开,蔚来港股直接跳水13%,美股夜盘也跌了超过10%。蔚来不是一向被认为新能源车的领头羊吗?为什么突然成了被告方呢?到底是蔚来真出了啥事,还是中概股又被资本当成“韭菜”割了一茬?

亿级巨头激烈抨击蔚来!国家基金亲临,中概股的黄金时代或将终结-有驾

GIC到底是个啥来头

要搞清楚这事情有多严重,得先搞明白GIC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有的人可能觉得不过是个投资公司罢了,有啥了不起的?

跟咱平时听说的那些基金完全不一样,GIC是新加坡政府的资金库,拿着国家储备在世界各地搞投资,目标是长期稳稳地赚点钱,绝不是那些靠做空割韭菜的短线机构。

像这样级别的大佬,平常几乎不怎么出现在新闻里,更别说亲自去打官司了,毕竟打官司这事儿,既花钱,又费时间,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国际声誉。要让GIC搞到这份儿上,说明事情绝对不是点小的财务问题,而是真真切切触碰到了资本界最敏感的底线,人家是真的被惹怒了。

亿级巨头激烈抨击蔚来!国家基金亲临,中概股的黄金时代或将终结-有驾

再看被告蔚来,表面上那真是风光无限。横跨纽约、香港、新加坡三地上市,手里还握着上千个全球换电站,2024年的交付量刚刷新了历史纪录,怎么看都像是新能源行业的尖子生,未来发展一片光明。

要是真仔细看一眼它的财务报告,就会发现,表面上的光彩背后其实暗藏不少漏洞。2024年的净亏损居然高达226.58亿元,比前一年还多了8.1%,算下来每卖出一辆车,竟然要亏掉9.2万元。

一方面是营收节节攀升、交付量创新纪录,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另一方面却是亏损不断扩大、不断透支资金,这种反差本身就挺离奇。而GIC的起诉,正好点出了这个矛盾的核心所在。

亿级巨头激烈抨击蔚来!国家基金亲临,中概股的黄金时代或将终结-有驾

其实,答案就藏在蔚来最引以为傲的BaaS模式里,或者说,更准确点说,是藏在蔚来和一家叫蔚能的公司之间的那些交易当中。

老车主们可能对蔚能挺熟悉的,它是在2020年,蔚来联手宁德时代、国泰君安这些大佬们一块成立的,主要做电池资产的事儿,专门提供电池租赁的服务。

就是说咱们买车的时候,不用一次性掏钱买电池,只需要每个月交租给蔚能就行了,本来这个想法是为了让买车门槛低点,更容易吸引到客户。

亿级巨头激烈抨击蔚来!国家基金亲临,中概股的黄金时代或将终结-有驾

蔚来都犯了什么“罪”?

GIC觉得,这根本不算啥新鲜玩意儿,不过是蔚来用来操控利润的把戏。它主要指控有两条,每一条都直戳“证券欺诈”的要害,毫不留情。

第一项指控是“提前确认收入”,意思就是蔚来在把电池卖给蔚能时,即使用户还没有实际付款,也把所有的收入一次性算到自己的财报上,搞得像赚了不少钱似的。

GIC表示,这样做明显违背了美国的会计规则,按照规定,这类租赁方式的收入应该逐月逐步确认,怎么能一下子就算得这么多呢?

亿级巨头激烈抨击蔚来!国家基金亲临,中概股的黄金时代或将终结-有驾

数据说话特别直白,蔚能是在2020年8月成立的,到了那年第四季度,蔚来的收入一下子从28.5亿元飙升到66.4亿元,差不多翻了几倍,要不是这次一次性确认的收入的话,蔚来的财报估摸着得挺难看吧?说不定早就出现亏损了。

而GIC正好是在2020年8月到2022年7月这段时间内,也就是在蔚能帮它把收入冲上去之后,买了5445万股的蔚来ADS。

如今情况就这么搞,蔚来的股价一下子就掉了80%,这笔投资损失可能高达5亿到20亿美元,谁看了不心疼?要是换做是你,花了那么多钱投进去,结果被虚假的财报糊弄了,难免会气得不行,想讨个说法吧?

亿级巨头激烈抨击蔚来!国家基金亲临,中概股的黄金时代或将终结-有驾

第二条罪名更重了,说蔚来藏了对蔚能的控制权,之前一直声称自己只持有蔚能19.84%的股份,根本算不上控股,所以不用把蔚能的财务合进去。

不过,GIC拿出了一堆有份量的证据,证明蔚来的确把蔚能的业务紧紧掌控着,电池的型号、采购数量,甚至租金的定价,全部都是由蔚来说了算。

在这种局面下,蔚能其实根本算不上啥独立企业,说白了就是蔚来的“影子公司”,完全是由蔚来指挥调度。至于蔚来为何要费尽心思隐瞒这种掌控关系,大概是怕曝光后会影响形象吧。

其实答案挺直白的,把电池资产挂到蔚能名下,蔚来就能把那些巨额的电池折旧亏损转走,自己财务报表瞬间变得更亮眼。就像一边把卖电池赚的钱归自己,另一边把折旧的成本踢给别人,两头都沾光,真是算盘打得挺巧的。

亿级巨头激烈抨击蔚来!国家基金亲临,中概股的黄金时代或将终结-有驾

蔚来的费用结构

搞财务的朋友应该会猜,会不会是中美两国的会计准则在理解上有出入?毕竟两边的会计体系不一样,说不定只是个误会罢了。

这话也站不住脚啦,因为早在2022年6月,做空机构灰熊研究就已经曝光过这个问题了,那时候蔚来没在意,市场也没掀起什么大浪,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可GIC可不一样,他们一直默默地收集着证据,直到现在才突然_action_,这种后发制人的手法,正反映出GIC手里的底牌很结实,绝不是随便找茬碰碰瓷的。

再说,法院已经接手这个案子,摆明了是暂时搁置,结合之前c的结论来看,这本身就说明这场官司是有一定道理的,否则法院也不会那么快就受理。

亿级巨头激烈抨击蔚来!国家基金亲临,中概股的黄金时代或将终结-有驾

其实蔚来在财务方面一直挺捉襟见肘的,只是很多人没怎么注意到。到2025年3月公布的年报显示,2024年的营收增长了18%,毛利率也提升到了12.3%,看着挺不错的,不过净亏损却扩大到了226.58亿元,亏损的坑还在越来越大,没啥好转的迹象。

挺让人费解的,研发费反倒减少了2.9%,可是销售和行政的支出却猛涨了22.2%,光是营销这一块就花了157.4亿元。

一线城市的黄金地段NIOHouse,每家店的年运营费高达几千万,装修风格那叫一个豪华会所似的。这些投资表面上给品牌增光添彩,实际上却把公司拖入了亏损的泥潭,不断越陷越深,真是让人头疼啊。

别忘了,建一座换电站可是投入不少呀,后续的运营维护也得持续掏钱,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开销。一边儿在拼命花钱搞营销、盖换电站,一边儿研发经费还在紧缩,搞得这操作真是本末倒置,怎么不亏呀?

现在看看GIC起诉蔚来,的确不是啥偶然巧合。从当年的绿诺科技到之后的新东方被做空,盯上的中概股还不少,但这回不一样,起诉方可是主权财富基金,这性质完全不一样了。

之前都是机构之间的较量,大家相互角逐,输赢不过是商业竞争的事罢了;如今可不一样,变成国家层面的资本直接对中概股提起诉讼,这意思可就大了,等于给所有中概股敲响了一记警钟。

亿级巨头激烈抨击蔚来!国家基金亲临,中概股的黄金时代或将终结-有驾

到底为何偏偏锁定蔚来?在新能源车企里,亏得更多、财务状况更糟的公司也不少,为啥偏偏它成了关注焦点?其实,这背后有三个重要原因。

第一,蔚来的BaaS模式特别与众不同,关于财务处理上争议不少。换电这一创新技术确实挺不错,能帮用户减轻续航担忧,但一旦拿来做财务方面的文章讨论,就成了最引人注目的“靶子”,想避开都难。

蔚来作为在三地上市的领头羊,行业里的份量很重,起诉它也算是“敲山震虎”,起到警醒作用。通过这个动作,能给其他中概股提个醒儿,让大家都持点规矩,不要再搞那些财务上的猫腻。

GIC的亏损实在是太严重了,作为一个长线投资者,它不仅希望靠这场官司追回一些损失,更希望借此给所有中概股敲个警钟,告诉大家资本市场可不是玩玩的场所,不能把投资者当傻瓜随意糊弄。

这事儿不仅仅是让蔚来发了警示,更是给所有新能源车企都打了个醒,想知道一家车企会不会出问题,除了关注负债率之外,更关键的是看它的财务信息是不是够透明。

亿级巨头激烈抨击蔚来!国家基金亲临,中概股的黄金时代或将终结-有驾

新能源竞争的激烈性

现如今,新能源领域的角逐真是火药味十足啊,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大牌都纷纷掀起了价格战,结果就是利润空间被挤得越发紧了。

有些公司为了保持股价和融资的势头,就开始在财务上打点子,试图用各种手段把财报弄得更漂亮一点,骗骗投资者,但资本市场不是吃素的,特别是在中美跨境监管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财务的透明度可是重中之重,耍点小聪明迟早会摊牌。

那会儿中概股风头正劲,像百度在上市当天股价一跃涨了353%,神州矿业更是整整一年涨了十倍,就算遇到金融危机,中概股依然是美国基金经理的救命稻草,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入手。

而如今呢?从2010年到2012年,退市的中概股反而比新上市的还多,大家对中概股的信心早就不像以前那么高了。

这次主权基金起诉蔚来,恐怕会带来一连串的反应,以后中概股在境外上市,监管肯定会更加严格,投资者追责的力度也会加大,想要蒙混过关基本没门儿。

亿级巨头激烈抨击蔚来!国家基金亲临,中概股的黄金时代或将终结-有驾

说到底,资本市场的规矩其实挺直白:创新没问题,但不能耍花招;融资没错,但不能骗钱。新能源行业原本就是个朝阳行业,大家拼的是技术、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在财务报表上玩数字游戏。

蔚来的这事儿,实际上给整个行业敲了个警钟:不管公司规模多大,名气多大,只要碰到财务合规的底线,资本圈就会毫不客气地反击。对于投资者来说,也得睁大眼睛,不能只盯着那些表面上的增长数字,真正关键的是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那才是决定它能走多远的根本所在。

这些年,中概股在海外市场的日子真是不好过啊,监管压力跟得紧,做空机构频频出手,还有投资者信心低迷。再加上这次主权基金起诉,也算是雪上加霜,情况真是愈发难堪。

换个角度来看,这种局面未必全都是坏事,或许还能促使中概股公司更加重视财务合规和信息披露,把那些只靠资本运作骗钱的企业给逼走,让真正有实力、有潜力的公司能留得下来。

毕竟投资者还是看实力的,踏实做事、坚守合规底线的企业,才能在风雨中稳住脚跟,站得更稳。

对于蔚来而言,这次官司既算是一场风暴,也是一次检验,能不能挺过来,关键看它到底有没有财务造假,接下来还能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应对措施。

不管结局怎么,这件事情都将成为中概股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关键点,它提醒所有企业:在资本市场里,没有人能一直蒙混过去,诚信和合规才是最可靠的底牌,只要脚踏实地做事,诚实赚取利润,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