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刚停没多久,路边积水还没来得及蒸发。车站旁的LED屏幕晃着今年8月的销量数据,198.6万台,大家都说这数字一般,像是学生期末考个59分,不至于挂科,但也没人敢炫耀。一个销售经理在台阶上摔了下手机,屏幕开裂得跟今年的市场情绪一样——补贴退坡,库存高企,连朋友圈也懒得发喜报,只剩一句“小步快跑,步子别太大。”
八月的中国车市,分化得像夏末的西瓜,切开后才知道甜头在哪头。比亚迪一个月卖了30.2万辆,但同比下滑17.3%。曾经让对手眼红的飞驰步伐,现在换成了实用主义的慢跑,全年212.7万辆,看上去数字还行,但增速回落得跟北方的晚上降温一样,毫无预警。
如果把销量当考试,吉利算是那种忽然学会刷题的学生,同比大增43.6%,仿佛别人都在复读,只有他跳了级。长安、奇瑞像那些中规中矩的孩子,分数没什么大起大落,能稳住“双优”。反而五菱依然专注小车赛道,反传统地表明,“大不一定就是正义”。至于长城,2%的同比增幅,只能说“老师,分分都不浪费”,但也没多余分补偿心理落差。
新能源高端拼杀得火热,红旗还在微笑,可增速已降到个位数;广汽埃安日子不太好过,同比大降25.4%,究竟是赛道换人还是自家马力变小,没人愿意深挖。新势力反倒闹猛:零跑像突然装了涡轮,同比翻番到4.87万辆。小鹏则像用了外挂,暴增225%,堪称今年的新晋卷王。不过理想跌了41.5%,冰火两重天。至于蔚来、赛力斯,成绩平稳或微降,不输不赢,大家都在等下一个风口。
又要说数据,不能止步于车市。再看电池——那个所有人都靠着喘气、但谁也不想掏心掏肺说真话的行业。8月电池产量139.6GWh,同比涨37.3%,销量134.5GWh,同比涨45.6%。看到这数字,不得不承认,中国造电池,就像过年包饺子,总得多包一堆,以防三姑六婆突然上门。出口22.6GWh,就算不计入GDP,也能让产业园里的老板少掉几根白头发。装车量62.5GWh,同比增长32.4%,电池厂依然在加夜班。三元电池装车10.9GWh,同比反降10%,磷酸铁锂则拉满暴涨47.3%,这也算时代选择,前几年想都不敢想。
产销两旺——这样的形容词,放在彼时固若金汤的家电行业都不敢轻用。但在电池圈,今年没用过这个词的公关都快离职了。产量、销量、装车量、出口,每一组背后,都是一场内部动员大会和无数次“打开钉钉复盘”的深夜。
但如果冷静地把汽车终端销量数据和动力电池产销数据放在一起,画风多少有点割裂。终端销量增幅寡淡,动力电池猛进猛出。一个跷跷板搭在市场与产业链上,如果你是券商分析师,面对这组数据,恐怕要不自觉揉眉头。究其因,一头是新能源渗透率飙升,火拼快结束了还要二次冲刺;一头是传统燃油车连最后的倔强都用完了,别说逆袭,连止损都显得被动。
有人疑惑,电池都产那么多了,为什么终端销量没跟上?答案其实不难,行业里流行一句话:“库存是企业最大的秘密。” Q4还没开始,大家都在赌,赌政策延续、赌年终冲刺,赌同行先认输。每家企业都在仓库后墙帖了“务实创新”,其实是给自己壮胆。
表面上,新能源车“卷”到天边,实际是购置税与业绩目标的心理双重博弈。为了拉高年下载量,整个行业院子里都充斥着“优惠不用白不用,补贴有多大买多大”的吆喝声。燃油车呢?很难再有逆袭策略,剩下的空间,和教室后排女生扎的马尾辫一样稀薄。
行业调侃:“市场如赌场,手牌比到最后,谁都别笑太早。”其实,大部分车企与电池厂都是在为未来预支风险。数据好看时多生产,等到风向转冷,就会发现仓库比展厅还敞亮。
我常觉得,这种行业现实,颇有些悬疑小说里的气质——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人们总喜欢用简单的涨跌来评判成败,却忽略了“数据背后的库存”、“补贴背后的焦虑”、“业绩目标背后的不眠之夜”。谁又能断言,眼前的高增长,不会转瞬成压力源头?更何况,政策随时可能再来一次“意外之喜”或“突然断粮”。
也许有人看到这里,会问:究竟是整车端在克制、还是上游电池在激进?又或者产业链已然脱离同频,表面合奏、实则各吹各的调?我没法轻易回答。我只知道,这场游戏里,人人都在等待下一轮数据——看谁能笑到最后。结局如何,还得靠时间去揭晓。
留个问题。假如你是这场产业棋局的一颗棋子,会选择跟着市场规律逐步调整,还是赌政策、拼配置、提前加码?或者说,面对轰轰烈烈的产业节奏,你如何权衡眼前的销量数据与未来的风险?毕竟,在中国汽车与动力电池的竞逐中,输赢有时只是统计学意义,大多数人的故事,注定都在平均值的波动里悄然归去。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