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能源车啊,这事儿说起来就一肚子故事,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犹豫。大多数人其实还是怕续航焦虑。我记得一个朋友去年跟我说:你说纯电车多好啊,充满电还能跑300公里,但我每天上下班才50公里,家里装个充电桩就行。但出门远点,这车也不能来回充电啊,怕跑长途卡壳。当时我就知道,很多人的担忧是真的,尤其是在没有普遍充电设施的地区。
我先说一个我自己的感受。有一次我带家人出去旅游,开了一天,续航剩下不足100公里,那会儿我突然感觉:这么一看,纯电车还是有点危险的。怎么说?感觉像是打游戏,离Game Over还得不断充电补血。这个场景我估摸着,体感大概有一半车友都会遇到。
也许你会问,纯电和增程哪更适合我?我觉得得看你生活方式。你日常通勤全用电,家里又能装充电桩,纯电车是稳妥选择。你更喜欢开长途,担心中途趴窝,那就得考虑增程。这两年,增程车的优点逐渐被放大。它的续航不再像以前一样要不就开到崩溃,在城市里,基本就当电动车开,只要有油就算万事大吉。
估算一下:一辆插混能跑300-400公里,小样本体验中,大部分用户觉得油耗控制在4-6L/百公里(体感,样本少)。纯电车的成本还是偏高,要算上电费,一般家用充电,百公里电费大概在1-2元左右(判断依据:官方虚标,实际更高点),连续充电每月费用大概在80元到150元(估算)。如果每公里成本算,一年走1万公里,纯电的燃料成本会低一点,但前提是充电便利。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特斯拉的续航数据——估算,平均在500公里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大部分国产品牌也攀升到400+,但油耗、成本差距还是挺明显。新能源也就像手机,一边追求长续航,一边又想快充。某几家快充站点密度在提升,可你得考虑路上那点儿时间,充电还是个麻烦事。
供应链的角度怎么看?我觉得,就像在买菜,想买个新鲜点的,不能光看价格,还得看来源。电池这块,很多厂商都在拼拼装,比谁电池包密度高、寿命长。其实挺像我们平常买新鲜果蔬——你知道它长得好,是不是质量也就更放心点?但市场上,电池供应还不是很稳定,厂商的价差和供应周期,有时候差得能让你一个订单等半年。
说说我身边的销售,他们会告诉你,你要长途,建议配个快充电桩,这样每天充会省事。这个点我认同。但最让我摸不着头脑的,是不少朋友因为充电难放弃纯电。其实你快充从技术上讲,充到80%大概半小时,慢充可能得4小时以上,但如果你有时间,慢充也不是事儿。有个修理工就说:大部分我维修的车,车主都挺喜欢跑长途,但他们嫌充电慢,开起来还得时刻算时间,挺折腾的。
这让我联想到,整车研发的思路其实也在发生变化。硬件成本升,研发团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电池管理和快充技术上。就像家装,最怕装修团队把空间设计得漂亮,但水电布局不合理,最后用起来就麻烦。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思路怎么转倒了——啊,反正,听起来,纯电还是短途首选,增程就像是个备胎,长途再也不用担心没电。可你要问我,哪个更耐用点?哎,想想也难说,毕竟新能源车存在共享的易损件——电池、电子系统,哪一款都不是无敌。我记得一个售后同事说,电池寿命就得看你怎么用,普通家庭用,五年不坏的,还得看你充电惯。这点我还能信。
你每天的行驶里程、家里的充电条件、对油钱的敏感度,是决定买哪个的首要因素。扯远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知道吗,有个细节我一直没细想:像特斯拉那样的车,快充站的点对点布局,真是让人觉得未来感。但实际上,很多充电站的面向,还是靠补贴和政策支撑。你觉得电动车普及后,充电桩会不会像加油站一样普及?还是我小范围猜测,不太现实?我有时觉得,城市里的家充桩,可能会比公共充电站更重要。
这让我不禁想:如果我用一百万买了块电池,然后每天都充满,续航是个问题,但如果电价贵点,那个心里平衡就很难。呵,或许我还是偏向选个家庭用增程车,更踏实点。你觉得呢?每次和朋友喝酒聊新能源,最后都变成未来的事儿的讨论。
说到这,我估算一下,看似简单,心算能算出大概,百公里电费1元以内,加油成本假设6元/升,油耗5L/百公里,油钱在30元左右。假设两者平衡点大概每公里0.3元吧(这段有点主观,样本有限),其实差别没有那么大。关键还在于操作惯和生活节奏。
至于我自己,开了这么久新能源车后,最大的感受其实还是惯问题。刚买的头几天不惯充电,甚至嫌麻烦。后来慢慢就理解了:它比油车多一步的操作,就是省油、省心的未来。不过买车,还真不能只看续航或价格,还得考虑那辆车在哪儿充?这才是关键。
一想到行驶的点滴,那个加满电的瞬间,总让我觉得,未来的车,可能真的是物联网+能源的融合体。那天我还碰到一个朋友,他说:我还是喜欢油车,好充就好,反正城市里充电站还不普遍。但我猜他其实心里也明白:能源转型,是迟早的事。
你说新能源汽车的最大的变数在哪里?还是充电基础设施?还是电池技术?还是法规政策?还是……你怎么想?每次加油站旁边那排电动车,感觉好像在讲一场未来的戏。能不能到某个点,充电变得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这点我一直在期待。
大概就是这些吧,其实也没什么定论。既然还在折腾,那就继续观察着,看谁能把充电快一点,价格低一点,续航长一点这些事做到极致。到时候,你说我会不会随便换个电动车就走?我倒觉得,买了新能源车,好的地方是心里没那么焦虑,坏处嘛,就是得多准备点充电时间这回事。
我还在琢磨,每次开车回到家,看着那个充电器插头,心里一股莫名的暖流。
——
这算不算个有点想当然的猜测:也许未来充电桩就会像便利店一样遍地开花,随时随地来个快充一把。可是谁知道呢?谁能保证,新能源车不会也迎来新一轮电池换壳式的大革命?反正,开着车,最重要的还是那个你心里装的未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