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推新车,比亚迪降价,新能源价格到底到头没

关于最近华为推出15万车型,比亚迪全系降价这事儿,朋友圈、各大社交平台都炸了锅,大家都在问:“这是不是新能源车的历史低价?”要不要再观望观望,还是现在赶紧出手?今天咱就聊聊这个事儿,别光看热闹,实际上这里头门道比你想的还多。

先说个最直白的问题:有没有可能再降?能不能再等等?很多人都把买车这事儿当成“炒股”,老算计着最低点在哪,我是不是还能等一波底部,好像自己能和市场过过招。但你仔细想想,买车跟买菜还真不一样,没那么多可以博弈的空间。为啥?因为新能源的降价,它有个“天花板”。

你别光看比亚迪放大招,华为也搞性价比爆款,其实背后是原材料给力。磷酸铁锂电池的核心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已经从17万/吨跌到6万多/吨。这相当于直接给了车企一张降价通行证。就拿一个60度的磷酸铁锂电池车来算,光碳酸锂一个成本从1.8万干到了不到7000。别说还有更多零部件价格也跟着下来了。这么一算,一台车动辄就能省几万。

反映到市面上,有些紧凑型电动车,比两年前直接便宜了两三万,甚至更多。你以为车企还能继续省钱让利吗?其实已经逼到“盈利边缘”了。比亚迪动辄几百万产能,毛利率眼看着快到红线;零跑、吉利这些国产品牌,卷得更彻底。有时候他们还真是在贴钱卖车,利润都给市场换份额去了。你说还剪不剪得动了?你拿现在跟两年前比,已经是历史未见的低价水平。

那我问你一个问题:车企不想挣钱了吗?你觉得一个公司,全年那么多研发投入,新技术研发、人员培训、全国铺渠道,你就指望靠着贴钱卖车活着?去年比亚迪毛利率虽然不错,可你看看他们投多少钱去做固态电池、自动驾驶,利润转脸就花了。这年头还哪有只“赔本赚吆喝”的事儿?再说了,工信部都明着说了,不允许行业恶性竞争,禁止低于成本卖车,官宣都有了,谁还敢玩之前那套价。

除了政策和利润线,更现实的是供应链稳定性这块。如果价格真降到没底线了,最先砍的就是零部件品质。你可能省了几千块,但后期维修、保养,或者开着开着掉轮胎,你觉得这划算么?你想要便宜,厂家要保住质量,这是个死结。所以说,“低价低质”这条路行业根本不会走,反而是市场自己规矩起来。

所以,新能源车现阶段的价格,大概率已经到头了。你为啥看到主流品牌的紧凑级、同配置的车都堆在12-15万区间?因为他们已经把所有可以省的钱都省了,再降,那就是亏钱玩了,谁家也扛不住。你还觉得能再等一等,不如今天出手干脆利落,别瞎等了。

华为推新车,比亚迪降价,新能源价格到底到头没-有驾

抛开行业的限制再说“个人”,我就想问你:你买车是刚需还是跟风?如果你是刚需,现在这个节点恰好。“历史最低点”说是现在就是现在,现在不出手,以后真只能看着新技术涨价了。比亚迪、吉利这些车质量、售后已经被市场验证,省心省力,开个三五年没啥大毛病。买到就是赚到,没啥纠结的。

但如果你就是观望型,家里原有车能开,或者纯属喜欢新能源的“科技新潮”,那倒未必急着买。你知道后续的技术还在猛冲,比如固态电池能化解续航焦虑、L3自动驾驶让驾车体验升级,这些技术已经在最后冲刺期了,过了一两年,可能就是新能源的“新物种”出来,对比一下又是高一个档次。所以对于非刚需,多看看再决定未必是坏事,但别拿“降价”当理由等下去。大概率就是现在这价格,涨或跌都不会有大波动。

再退一步说,等新技术是否能用现在的价格买?这几乎是不可能。每次技术迭代都是成本重构,固态电池刚推向市场,那绝对不会便宜,自动驾驶更是堆钱进去做研发。所以很多人指望新技术+历史低价,这个愿望有点“美好”,但市场从不会给你两全。

华为推新车,比亚迪降价,新能源价格到底到头没-有驾
华为推新车,比亚迪降价,新能源价格到底到头没-有驾

其实,新能源车价格的“底”,现在已经摁住了。你要理性点看,不让自己被“等等党”裹挟。市场和行业都很清楚,利润必须有底线,车企还要活得长久;供应链不能崩,用户体验不能砸牌子,政策还得兜底。你说还会跌谁陪你到底?

但话说回来,你没必要被“现在是历史最低价”绑架心态,非得今天就冲。不妨回头看看买车的本质,你是为家用,追求实用价值还是为体验新科技等个技术更成熟?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得起未来,但现在也不一定是唯一窗口期,技术“降世”速度,未必比你期盼价格下调快。

很多人天天在网上问,“再等等,明年是不是还能有更大降幅”,其实这思路挺“犹豫”,你可能变成了永远买不到的观望者。市场的底触了,心理底不一定下来。如果你非等技术突破,愿意多掏预算,那你就耐心点,或者做好“加钱买新货”的准备;但纯粹为价格,这时候就是该下手的时候。

再有,现在新能源市场“低价竞争”已经进入收敛阶段,谁都知道,拼完价格游戏才拼服务和技术,真正让你买到舒适安心的车,不是靠贴钱,而是靠体系和研发。所以真别把买车想简单了,别光等着“更便宜”,谁也别被“历史最低价”晃花了眼。

华为推新车,比亚迪降价,新能源价格到底到头没-有驾
华为推新车,比亚迪降价,新能源价格到底到头没-有驾

最后想说,新能源汽车行业如今的价格,就是大家的“集体底线”,再往下猫没机会,往上走得看科技。刚需别犹豫,非刚需多观望,别被传闻左右,更别被价格裹挟。买车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得看自身需求,买合适的,别等完价格又掉队了技术。历史低价已至,市场规律摆在眼前,方向早已给出答案。

至于能不能赶上下一波“新技术又便宜”的好事儿?那只能让时间来证明。现在买就是性价比巅峰,为未来加个保险;等技术升级,肯定要忍着涨价先体验新鲜。如果你还在纠结价格能不能再往下探三五千,想想这些千元、万元的钱买的其实是行业成熟和技术积累,早买早享受,各有利弊。

别问究竟看好谁家,谁都不能再大降价,谁都在守底线,拼的是技术和服务的下半场。买新能源车,你踩在价格底部了,能不能享受未来,得看你的决断了。车是开出来的,不是等来的。没人能永远等到“最便宜”——行情到这儿了,买不买,轮到你定了。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