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持续已久的价格战呈现出明显的降温趋势,引发业内广泛关注。乘联分会发布的《2025年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今年直观的降价价格战稍显温和,虽年款增配、调整车主权益等隐形优惠措施依旧层出不穷,但降价车型数量大幅减少。
数据显示,4月份仅有14款车型降价,与去年4月份的41款和2023年4月份的19款相比,数量锐减,凸显降价潮降温特征。在燃油车方面,4月促销幅度为22.2% ,仅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且已连续10个月稳定在22%左右。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2025年整体降价促销力度大幅降低,尤其3 - 4月降价车型显著减少。统计表明,2025年1 - 4月,常规燃油车降价16款,较同期减少13款;混合动力燃油车降价3款,较同期减少3款;插混车降价13款,较同期减少11款;增程式车型降价5款,较同期减少5款;纯电动车型降价28款,较同期减少24款。
与此同时,汽车市场销售数据表现良好。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环比虽有9.4%的下降,但今年以来累计零售已达687.2万辆,同比增长7.9%。这样的市场表现使得行业竞争压力大幅减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价格战的降温。
汽车价格战大降温,行业竞争格局生变
汽车市场多年未见的价格战,出现明显降温态势,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乘联分会5月发布的《2025年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数据显示,4月仅有14款车型降价,与去年4月的41款和2023年4月的19款相比,降幅显著,直观体现了价格战的降温趋势。
数据显示,4月传统燃油车促销幅度为22.2%,仅较上月微增0.1个百分点,且已连续10个月稳定在22%左右。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2025年整体降价促销力度大幅降低,尤其是3 - 4月,降价车型数量锐减。2025年1 - 4月,常规燃油车降价16款,较同期减少13款;混合动力燃油车降价3款,较同期减少3款;插混车降价13款,较同期减少11款;增程式车型降价5款,较同期减少5款;纯电动车型降价28款,较同期减少24款。
在价格战降温的同时,汽车市场销售数据表现亮眼。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87.2万辆,同比增长7.9%。市场的良好表现有效缓解了行业竞争压力,也为价格战降温提供了有力支撑。
汽车价格战降温并非偶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从行业发展角度看,长期价格战使企业利润空间严重压缩。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4.3%,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2025年一季度更是下滑至3.9%,营收2万多亿下利润仅947亿元。利润的持续下滑让企业意识到,价格战难以长期持续,必须寻找新的竞争策略。
消费者购车观念的转变也推动了价格战降温。以往,价格是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因素,但随着收入提升和消费观念更新,消费者如今更看重汽车品质、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例如理想汽车凭借舒适的内饰、华为问界汽车依靠智能驾驶技术,即便价格并非绝对优势,仍吸引众多消费者购买。
国家政策导向同样促使价格战逻辑发生变革。国家持续推进以旧换新政策,消费者淘汰老旧汽车购买新车可获置换补贴,降低购车成本;车企也因此获得稳定销售渠道,市场需求得以释放,无需过度依赖价格战争夺份额,还能借此消化库存、回笼资金。
虽然价格战降温,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竞争减弱,车企正将竞争重点转向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部分车企加大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池续航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突破打造差异化产品优势;还有车企注重提升售后服务质量,增强品牌忠诚度。
汽车价格战的降温标志着行业正回归理性,走向成熟。车企需在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价格策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消费者也将在这场从价格到价值的回归中,享受更优质可靠的汽车产品与服务,未来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值得期待。
汽车价格战终于不打了?市场风向转变引关注
汽车市场价格战态势出现显著变化,降价车型数量大幅减少,这一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猜测:汽车价格战终于要画上句号了吗?
据乘联分会发布的《2025年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4月份仅有14款车型降价,与去年4月的41款和2023年4月的19款相比,数量锐减。其中,4月传统燃油车促销幅度为22.2% ,仅较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且已连续10个月稳定在22%左右。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指出,2025年整体降价促销力度大幅降低,尤其3 - 4月降价车型显著减少。
与此同时,汽车市场销售数据却表现亮眼。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今年以来累计零售已达687.2万辆,同比增长7.9%。良好的市场表现,使行业竞争压力大幅减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价格战的降温。
汽车价格战降温,背后有着多重因素。从行业发展层面来看,长期的价格战让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4.3%,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2025年一季度更是下滑至3.9%,2万多亿营收下利润仅947亿元。利润持续下降,让企业意识到价格战难以持续,必须寻找新的竞争策略。
消费者购车逻辑的改变,也促使价格战降温。以往,价格是消费者购车时重点关注的因素,但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如今更加注重汽车品质、用户体验和技术创新。例如理想汽车凭借舒适的内饰设计、华为问界汽车依靠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技术,即便价格不低,依然吸引众多消费者。
国家政策导向同样促使价格战逻辑变革。国家持续推进以旧换新政策,在国补支持下,消费者淘汰老旧汽车购买新车可获置换补贴,降低购车成本;对车企而言,该政策释放了市场需求,提供稳定销售渠道,使其无需过度依赖价格战争夺份额,也有助于消化库存和回笼资金。
尽管价格战呈现降温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减弱。车企正将竞争重点从价格转向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部分车企加大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池续航等领域研发投入,通过技术突破打造差异化产品优势;还有车企注重提升售后服务质量,增强品牌忠诚度。
汽车价格战是否真的结束,仍有待观察,但目前的降温态势标志着行业正回归理性,走向成熟。车企需在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基础上合理运用价格策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消费者也将在这场从价格到价值的回归中,享受更优质可靠的汽车产品与服务 ,未来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值得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