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万辆。
这个数字在我脑海里反复打转,像凌晨两点还在微信群里刷梗的那种执念。
比亚迪今年的“田径赛”本来该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大片,谁知道,八个月过去,450万的目标像是朋友圈里永远刷不到头的广告,差距一百六十四万,活脱脱把豪情变成了悬疑剧。
技术当然还在,数据还很能打,但这剧情,越来越像个“踩空”的段子。
有时候我怀疑,是不是搞设计的没带孩子出门?
你要是见过二胎奶爸在4S店后备箱前的表情,绝对忘不了。
汉DM后备厢开了,婴儿车卡得死死的。
气氛凝固,像冷锅里倒了冰水。
老婆一句“这空间?”
全场尴尬拉满。
我那同学憋红了脸,最后干脆把车钥匙还给销售,领着家人去看理想L8。
新能源车的家用功能,这一刻全线崩盘。
比亚迪的设计师,真该体验一次全家出游的心酸。
说到“龙颜灯”,这操作实在让人脑瓜嗡嗡的。
原本旗舰的专属,忽然成了秦宋的标配,几十块钱省下来了,汉唐的车主心里却添了一堆堵。
这种廉价感,是用钱都买不回来的。
你走进地下车库,看到一排一模一样的“龙颜”,一瞬间分不清谁是旗舰,谁是中端。
老客户的尊贵感,直接打骨折。
灯光打在车身上,照不亮车主的心理落差。
其实比亚迪的三电、续航这些,早就是行业顶级配置。
技术不是老问题,新问题是,用户变聪明了。
现在的新能源用户,买车就像选对象:外表、里子、气质一样都不能马虎。
空间不够大?
再多黑科技也没人买账。
配置拉胯?
朋友圈点赞都懒得点。
年轻人对设计的挑剔,比起老一辈买冰箱还要严格。
你要让他们天天对着同款灯脸自拍?
分分钟“社死”警告。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苹果悄悄给iPhone换上Type-C接口,老用户本来以为全场最靓的仔,结果一夜之间“全民同款”。
独特感没了,品牌溢价直接蒸发。
比亚迪现在也走在这条路上。
技术再牛,没了“与众不同”,旗舰和中端搅成一锅粥,用户的高端体验感也就跟着稀释了。
有意思的是,厂家的自信有时候像健身房老哥的自我感觉:“我底子好,细节随便糊弄也没人挑刺。”
可现在的市场,比的是细节,不是肌肉。
理想的空间设计,问界的内饰质感,都是用来“抢心”的利器。
比亚迪的策略,像极了球场上的老将,觉得自己经验丰富,殊不知对手已经在快攻里甩开了三米远。
新能源这块阵地,不再是谁电池大谁牛X的年代。
用户买车,已经从“技术流”进化到“体验流”。
你看理想那空间,问界那后排,细节卷得让人头皮发麻。
比亚迪还在凭“三电”讲故事,结果故事讲到一半,观众已经去隔壁影院看爆米花大片了。
说到底,品牌的独特性,真的不是拿灯省下来的。
给汉唐的车主整点“专属待遇”,比一堆营销词有用多了。
这两年看比亚迪的动作,像是战术大师一时手滑,残局还没想好怎么收。
你说销量掉头?
其实早有预兆。
去年秦宋的“龙颜灯”大促销,短线冲高,埋下了“旗舰贬值”的种子。
等到今年,汉唐和秦宋越来越像,用户开始怀疑:我到底为啥花多的钱买旗舰?
身边不少汉EV车主最近都在吐槽,开着二三十万的车,别人一眼看成宋。
老客户的尊严感,像被偷走了密码一样,找不回来。
售后群里,从前讨论电池续航,现在全在晒“设计撞脸”。
品牌战略失了方向,客户就会没了归属感。
你说,买旗舰到底是为了什么?
市场的风向,其实早就变了。
家庭用户越来越看重空间和实用,年轻人越来越在意设计和调性。
比亚迪要是还想着靠技术和价格卷天下,迟早被卷出局。
前车之鉴太多,小鹏前两年还风光无限,结果设计掉链子,销量直接断崖。
理想空间杀,问界质感流,谁都不是吃素的。
说多了也有点心疼比亚迪,毕竟这164万辆的缺口,谁看谁都肉疼。
新能源市场,每天都在变天。
今天你是“王炸”,明天就可能被新势力反超。
比亚迪想要卷出新高度,省灯的钱不如省点套路,赶紧把设计和空间拉满。
别等到下次年终盘点,才发现“奇迹”变成了笑话。
有网友说,咱们看比亚迪的毛病,像拿着放大镜找芝麻,自家车的西瓜早烂了都没发现。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市场可不惯着谁。
谁把用户的心装进车里,谁就能笑到最后。
你觉得比亚迪还有没有下一个高光时刻?
你会不会和我一样,盯着那个数字发呆,琢磨着它背后的所有细节和人情世故?
评论区见,咱们一起聊聊,看看比亚迪今年还能不能整点新活儿出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