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SUV霸主轰然倒下,正式宣告破产,行业格局巨变

最近车圈有件大事,可能不少人都听说了,就是那个曾经在中国特别火的Jeep,它的合资公司广汽菲克,正式宣布破产了。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挺突然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一个曾经一年能卖二十多万台车,被很多人看作是硬汉象征的品牌,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呢?

昔日SUV霸主轰然倒下,正式宣告破产,行业格局巨变-有驾

这背后不光是一个企业经营的问题,其实也反映了咱们国家整个汽车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们先说说Jeep这个牌子是怎么火起来的。

很多人对Jeep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种方方正正、特别有劲儿的越野车。

这个印象没错,Jeep的出身就跟“硬”字分不开。

它最早是二战时期美军用的车,在战场上跑,要求就是皮实、耐用、哪都能去。

所以,从根上讲,Jeep的基因里就带着一股子征服和冒险的劲头。

战争打完后,Jeep从军车变成了民用车,这个独特的风格也保留了下来,在全球都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它进入中国市场也很早,八十年代就和北京汽车合作,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整车合资厂,当时生产的切诺基,在那个年代绝对是身份的象征,能开上一辆,那可是相当有面子的事。

不过,真正让国产Jeep在中国遍地开花的,还是2015年,它和广汽集团合作成立了“广汽菲克”之后。

那时候,正好赶上国内SUV市场最火爆的几年,大家买车都喜欢大的、看着气派的。

广汽菲克抓住了这个机会,接连推出了指南者、自由光、自由侠这几款国产车型,价格比纯进口的便宜不少,外形又保持了Jeep那种硬朗的感觉,一下子就火了。

最辉煌的时候是2017年,那一年广汽菲克卖了22.2万辆车,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平均算下来,每两分多钟就有一辆国产Jeep被卖出去。

当时厂家的信心也是爆棚,还定下了宏伟的目标,说要不了几年销量要冲到85万辆。

那时候,无论是厂家还是消费者,可能都想不到,这个巅峰会如此短暂,接下来的下坡路会来得这么快、这么陡。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2018年。

正当广汽菲克还沉浸在销量冠军的喜悦中时,一个致命的问题爆发了,那就是大面积的“烧机油”投诉。

昔日SUV霸主轰然倒下,正式宣告破产,行业格局巨变-有驾

很多车主发现,自己的车开着开着机油就少了一大截,得频繁地补充,这不仅麻烦,更说明发动机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和投诉,广汽菲克的处理方式可以说非常失败。

他们一开始的态度很傲慢,没有积极去解决问题,总觉得自己的品牌大,不愁卖。

直到后来被央视的“3.15晚会”点名曝光,事情彻底闹大,品牌形象受到了沉重打击。

屋漏偏逢连夜雨,质量问题还没解决,经销商那边也出事了。

原来,为了做出漂亮的销量数据,广汽菲克一直在给经销商压库存,说白了就是强迫4S店进很多车。

现在车因为质量问题卖不动了,这些车就全砸在了经销商手里,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很多经销商不堪重负,最后只能选择退网,甚至拉横幅维权。

消费者不信任,销售渠道也崩了,这车还怎么卖?

市场的反应是最直接的,从2018年开始,广汽菲克的销量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往下掉,从12万多辆,到第二年的7万多辆,再到后来的4万、2万,一年比一年惨。

到了2022年上半年,半年时间总共才卖了1800多辆车,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

在这种危急关头,按理说股东双方应该齐心协力想办法救活公司,但广汽集团和外方Stellantis集团却因为股权问题公开闹起了矛盾,互相指责,这种内耗更是加速了企业的死亡。

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公司严重资不抵债,欠的钱比拥有的资产还多,只能申请破产。

更让人唏嘘的是,就连他们那个曾经号称是长沙最好的工厂,放到网上拍卖,起拍价从将近20亿一路降到不足10亿,降了五次,都没有一个人愿意接手。

一个曾经的行业霸主,就这样以一种近乎无人问津的凄凉方式,结束了它在中国的国产故事。

当然,把广汽菲克的失败完全归结于它自己的质量问题和经营不善,也不完全公平。

因为它的遭遇,其实是整个合资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回想过去三四十年,从第一家合资车企诞生开始,像大众、丰田、本田这些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上一直都是“优等生”的代名词。

昔日SUV霸主轰然倒下,正式宣告破产,行业格局巨变-有驾

它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生产出来的汽车也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比我们国产的要好。

那个年代,买一辆合资车,是很多家庭的梦想,也形成了一种观念,就是合资的比国产的可靠。

但是,时代变了,变得太快了。

特别是最近这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整个汽车行业的赛道都换了。

以前我们说一辆车好不好,看的是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

这是燃油车的核心,也是合资品牌的技术壁垒,我们很难超越。

可现在到了电动车时代,大家看的是什么?

是电池、电机、电控,还有车里的那块大屏幕够不够智能,自动驾驶好不好用。

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我们中国的自主品牌,像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可以说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

它们没有历史包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中去。

几年下来,不仅没落后,反而在电池技术、智能化体验等方面,做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你看比亚迪,现在是全球新能源车的销量冠军;再看新势力,像小米汽车,一个跟造车完全不沾边的企业,推出的第一款车,一天就能收到将近九万个订单,这个数字比广汽菲克最辉煌时一年销量的一半都多。

此消彼长,中国品牌上来了,那些转型慢、还抱着老观念不放的合资品牌,日子自然就不好过了。

广汽菲克只是倒下的其中一个,你看广汽三菱,也退出了中国市场;东风雷诺、长安铃木,这些曾经熟悉的名字,也都已经成为了历史。

就连一些还在坚持的,比如北京现代,也在降价卖工厂。

根据统计,2023年,合资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几十年来第一次跌破了50%。

这意味着,中国老百姓买车,一半以上都选择了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

这背后,是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真正崛起,是我们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引领市场”的巨大转变。

广汽菲克破产后,它在广州的工厂基地,最后被广汽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埃安接手了,以后那里将不再生产美式越野车,而是生产我们自己的纯电动汽车。

这个结局,就像一个历史的交接仪式,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新时代的全面开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